flybirdissas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lybirdissas

博文

毕业季:一封回信及其另样的神伤 精选

已有 9934 次阅读 2013-7-1 08:15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按:毕业生离开之际,总是有几分伤神,但这份伤神是源于快乐。今天我这个学生也将离开,可不是毕业离开,而将是退学离开!一日为师终身为友,相遇是缘,无论他以后身居何方,老师心中总有一份期待与牵挂。

 

回信:

小杨:

        尽管我很欣赏你在跑步上的执着并一直认为你能转化至少转化一部分到工作上, 但鉴于你目前的现状,我只能遗憾地说我错了,你已不再适合作为博士研究生继续培养。

        是时候离开研究所走向社会了,否则就是你自己浪费青春、别人浪费精力,出去感受一下社会,体验一下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这样对你会更好。

        请原谅老师能力有限,无法再帮你做什么,我权衡了又权衡,不得不下定决心:请你自行前往研究生部办理退学手续吧。

        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不必为过去的事过多地纠缠,人必须回望总结,但更多地是向前看并走好现在的路。你要明白,每个人都有痛苦和悔恨的事情,痛苦和悔恨可以让人沉沦,但也可以激发巨大的正能量。

        你还年轻,科研这条路不行,还有其它的路,人只要勤奋执着,总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以后还有更多的路要走、还有更多的选择要做;以后要学会坚强和自信;以后要坚强地面对工作、生活和现实,为家人、为朋友也为自己。

        如同你参加的这么多马拉松长跑比赛一样,结果怎么样不重要,重要是是努力了、经历了并跑到终点,这样可以无悔。

       

杜昌文

2013-07-01

     

 

来信:

杜老师:

      再次打扰您,仅为写下对您的感激与一些小感想(似乎您大可只看最后一句话)。
      非常感谢您一直以来尽心尽职的教育,这是一笔心灵上的债务,永远都还不清,您信也好,不信也罢,学生所言大体都是由心而发,断非口是心非之徒,更非奸险狡诈之辈。只是自己太容易限于情绪所困,与其说是受困于环境倒不如说是受困于自我,也未曾能真正深入审视与批判自我、端正心态。我何尝不知“无端浪费别人的生命,无异于谋财害命”,可还是放任自我、无为的态度以至于一再白费您的一番苦心。您为我所承受的压力与付出,感怀于心,却未能在实践上有所表现,这种痛苦实则是很磨人的,我并非在为自己开脱罪责,是自己的责任我不会推脱。只想说看似得过且过的三年,实则内心有着不快乐与内疚,还有相当的空白与无奈。
      不曾告知您,其实在我心中一直有强烈学得一绝技的想法,如一名出色农业工程师等(断然无否认杜老师在科研上能力与价值的意思,其实一直都很敬佩您),为此我大可不必太在乎多少的付出,并非比别人高尚或恶劣,而是找到快乐或归属感。想法不付诸实践便仅仅是想法,即便再强烈(肯定还不够强烈,要不能忍住不为吗!),在时光的消磨下,也会渐渐暗淡(还在找借口,不愿承认一些事实)。确凿无疑的事实,是三年来,我忽视了对自己,对家人、对老师应有责任,以无知、愚蠢、不知悔改态度与可耻的方式度过最宝贵的三年时光。回想起来,若是对您的感怀之心足够真诚强烈,又岂能一再容忍自己如此无为而为(看来自己非常虚伪,总是一再博得同情)!
      一直以来,我非常感激与钦佩您(若是真感激,又怎能不做改变,口是心非!看来自己一直不愿承认自己是真小人的形象)。 倒并非夸耀您,而是您在我心中一直以来都是积极、正直、大度、相当有责任感的老师形象(这是实情)。世事若转蓬,即便有耐性,又有谁可以忍受别人三番两次的失信,换成是我,很难,您做到了,而且相当有耐心的等待一位浪子的回头,可惜这劣徒(推翻了开头对自我的评价。找借口、虚伪、小人,多年来一直不懂得认清的自我的另一面,显现无疑)不知悔改与感恩,仅能在此写下空白无力的感谢信。我想您真的应该累了,感谢您一直以来的不离不弃,尽心尽职,就如有句话言,“他心中有地狱,难有人能救其上天堂”,他若真有心悔改,一切只能靠其自己。
      衷心祝愿杜老师身体健康、生活美满,在科研道上不断取得突破。

祝好!
                                          杨XX
 
2013.6.30


导师与学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4710-704173.html

上一篇:孩子无助的眼神
下一篇:理发店与银行
收藏 IP: 159.226.121.*| 热度|

6 曹周阳 石东兴 吉宗祥 张鹏举 赵美娣 seeker9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1: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