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ntainwind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untainwind1

博文

从理论研究到工程设计之间存在的难题主要在统筹,带案例

已有 2074 次阅读 2018-10-4 23:0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优秀的环境工程师本身需要涉及从自然—经济—文化理论,通过借用及形成自己的工程理论体系,再下行到工程设计、施工的整个过程,这就意味着环境工程师要涉及几乎全套的人类科学知识。个人感觉其中最难的地方在于统筹。



    我以石家庄一个垃圾渗坑的方案设计为例子:

    一组6个渗坑,几米到十几米深,接受一条河的黑臭生活污水。计划中污水厂在建。渗坑物质输入情况是:1-2-3逐级进行,6接纳一个纺织厂超重污水,6-5,最后一起汇集到4号,4号坑很大,水装不满,有空地可进行设计。 常规靠渗,雨季靠淹。

    两个村子,庄稼地。渗坑水浇灌。

    资金和组织能力只能小规模动之。


    显然,首先可以做到的是对1号坑进水进行预处理,淤泥要求以肥料方式出现并为村民所喜。6号坑由政府出面协调纺织厂预处理后,作为出水的缓冲池。在此基础上,不变化水体流向,逐级强化原位处理能力。明显缺陷——

    1.对付不了雨季。

    2.纺织厂水质净化是慢反应过程,水质污染程度10倍于生活污水,但水温较高,季节变化对菌群效率影响小。热力学上看,纺织水极难深度净化到1B水或更高,盐度也不对劲,需要耦合后才可能凑合行。

————————常规治理。

    比这路径更好的应当是:大改4号,生活污水在4号分割出的预处理区预净化,6-5处理后进入4号,在4号进行区域分割后逐级治理,满足条件后与生活污水合并,出3-2-1景观化深度治理。4号出泥回流5号强化治理,形成生态区域系统。调度余热保障冬季生态系统运行。玩精细水利呗,咱也凑合懂。

   显然,大改4号方案能充分考虑到污染质的分配、热能分配、空间分布、雨季洪水。但是钱多,没法这么干,只能从第一个方案(最粗俗的入门方案)入手。但这一方案确实是不能达到水质优秀的标准。——————————景观斑块治理,真正的长治久安。(顺便损一下环境部新指南)


    显然,钱太少,景观斑块治理都做不了更不用说拿钱去堆的“新指南”思路————鬼知道背后是什么猫腻,解决方法只能从经济——文化方面去入手,从时空尺度入手。于是田野调查,逻辑图推演,计算,设计,自然经济文化一起上。


    下面的系列工程设计细节不说了,保密,工程不是我做的我就设计,当然矿是买我的,我没收设计费哦。最后采取的是:1,2,3菌藻矿联合净化——强化分层——农灌/抽底泥肥——雨季收集地表径流换水+6,5逐级净化,4号长期停留——备排。劝说农民别从4号取水,准备下一步对4号区域分割营造野生景观。

    目前这个工程变成了农村公园,农民在农忙季节获得大量肥沃底泥,灌溉季节获得大量高溶解氧灌溉水,获利了不破坏了。雨季一来水又满了。纺织厂那里也农民和政府自己去对付了。

    下一步呢,有叫我就再去设计,这还太粗糙了,人——地——生景观尚未优化,文化高层面、经济供给侧均尚未嵌入,功能带——区域——扩散区衔接尚未做。


    这个案例不能乱套用,也不能计算的时候算得紧紧巴巴的。顺便恶心一下环境部:极其大量使用了矿、菌、流体扰动等原位治理技术,使1-2-3坑的水能迅速提升到1B以上,且水表区域强氧化气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1693-1138893.html

上一篇:环境部又胡说八道了,换个化工生工高手决策行不行?
下一篇:上帝的归于上帝,凯撒的归于凯撒,不行么?
收藏 IP: 36.251.129.*| 热度|

5 周健 武夷山 钟定胜 周忠浩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22: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