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了下面这篇文章——《我们的作文教育失败在哪里?》,真是感慨万千,这何止是“作文教育”的失败?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管者不懂教育,教者如何执行?教者尚不能领悟,何况学者?
一味的“管”——看似把鸡管出了成效,但却把凤凰也管成了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本来是专业教师群体的事儿,可行政领导非得硬硬地插一杠子,美其名曰“为了教学质量”、“为了学生的就业”——这一杠子把正常的教与学都搞乱了,更何谈“教学”质量;学都没学到,何谈“就业”——能找到一份混饭吃的工作就是就业吗?(读几篇古文背几首古诗词就叫“精通”国学,唱红几首歌就是歌唱家、发表几篇文章就是作家、发几篇研究报告就是专家教授……想一想,我们这有多么荒唐!)改革开放之后,行政干预培养方案是不是越来越多、各级领导干预教学是不是越来越多、而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与水平是不是越来越差?能够成长为“好教师”的本不多,这样管来管去,人家根本无法工作了,还怎么成长?指导研究生本来是导师的事儿,可有些部门、领导就是好事儿,感觉自己比谁都明白,甚至《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这样的事儿必须按照他们的意志来,否则就算“教学事故”,难道培养研究生与工厂里生产螺丝钉一样的工艺和标准吗?
一味的“灌”——把凤凰灌成了鸭子。大学专业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造一个知识结构平台——在此之上,“向右”可以读研究生、做博士,将来做科学研究;“向左”可以进工厂、去公司,做工程技术人员;当然也可以做管理人员。社会需要凤毛麟角,需要出类拔萃者,但这种人才的成长往往需要更大的自由度,更少的限制与思想束缚。行政部门“管”、党团组织“管”、辅导员课余“管”(这里主要指限制学生思维发展的不当行为)、教师上课“灌”,如此这般能够GUAN出真正的人才吗、能GUAN出真正的大科学家吗?
生产机器零件可以标准化,养鸡养鸭可以采用标准化,养猪养牛也可以采用标准化,唯独培养人才不能采用“标准化”——因为“原材料--元坯”不尽相同,甚至差别很大!采用看似严格的“标准化”模式(亦即即将开始的“工程质量认证体系”)可以预见将来的结果:在这种“体系”中“灌”出来的学生可能都比不过扩招以前的中等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到生产第一线工作甚至都不如过去的技术工人——技校毕业生。
一味的“惯”——把龙凤惯成了蛇鸟。过去,我们经常说,欧美一些国家的大学是“宽进严出”,而我们是“严进”,心里无比羡慕人家。我们现在已经放宽政策了,比人家的“宽进”还“宽松”——有些课程只会三分之一就能读研究生,这还不叫“宽松”吗?随着“宽进”我们“严出”了吗?10年前,我与管学生工作的一位领导简单讨论过,我认为当时真正合格的大学生占20%,而她认为应该占40%,自然淘汰率在8%左右。我们一直在突破着最低的底线——在不断被冲破的情况下实际上已经不存在底线了。就像足球一样,设立甲级队就是要区别乙级和丙级队,当把乙级队扩充为甲级队时,就意味着甲级队的底线被突破。结果呢?足球水平提高了吗?既然不能“降级”只能将Jia A级队当作“超级队”了,真是可笑,一个只能选出亚洲三流球队的联赛竟然叫“超级联赛”。我们的毕业生呢,一群连中专、技校都不如的“人才”堂而皇之地以“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身份进入本来已经非常纷扰复杂的社会。是啊,我们的广告不是一天到晚在宣传吗——“无论你大学毕业,还是高中毕业、初中毕业,都能找到好工作!”
其实,我们的外语教学已经能够说明问题的症结所在。现在年轻的一代代,有谁没学过外语?可是又有多大比例可以达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灵活应用的程度呢?外语确实掌握不错的,都成了国外公司或单位的工作人员,与我们的原委是不一样的。
目前,中国的大学教育与中国足球、中国外语教学一样,乏善可陈。
附录:
全国特级语文教师武宏钧:我们的作文教育失败在哪里?
2015-03-31小花生网
檩子:今天这篇文章来自武宏钧,看看他的头衔: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作文教学专家,纪念改革开放30年基础教育影响力人物,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先锋教师教师,纪念建国60周年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先锋教师十人之一,全国百佳语文教师 ...
很主流吧?原来他也在做中美对比,而且得出中国作文教育比较逊的结论,这个还是有点震撼的!
武老师从六个方面,通过和美国作文教学实例的对比,分析中国作文教育,尤其在小学阶段,问题出在哪里,怎样改进?武老师是语文和作文教育的专家,他的这篇文章,虽然有点长,但值得我们大家茶余饭后,仔细读读~
我们语文教育失败的根子
作者:武宏钧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制定,引发了我们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反思。几十年的作文教学都是围绕考试这个核心展开的,无数次的作文教学改革和试验都是具体方法的改进,而非根本观念和作法上的变革。
自施行科举制度以来,“考试”思想在中国一以贯之几百年,至今残风不败。作文教学是否有检讨的必要呢?著名语文学家吕叔湘先生早就一针见血指出我国语文教育中“高耗低效”的现象:“十年的时间,二干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人民日报》1978年3月16日)
作文,是一个人表达思想的最直接的产物。作文教学,为小学至大学语文课一以贯之的重头戏,在所有教学中占有相当的权重。然而,在这场“持久战”中,有多少学生成为“胜利者”?现在人们有这么一种直觉,除了极少数学生成了“少年作家”之外,有相当一部分并没有过写作关。
如果从投入与产出之比考虑,从付出与效果之率比较,目前的作文教学是一个怎样的数值是不难想像的。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我们如果把视野拨宽,看一看美国的小学作文教学,就会明显发现我们传统的共性作文教学不足和缺失。
一、缺失思考
请看下面这组中、美小学生作文题目的对比──
中国:《拔秧草》《两只七星瓢虫》《我长大了》《一件小事》《一次难忘的竞赛》《我的好阿姨》《家庭生活拾趣》《奇怪的朋友》《我的小花猫》《买礼物》。
美国:《中国的昨天和今天》《我怎么看人类文化》《你认为谁对二次大战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才能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我们的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至多能意识到:我是个用眼睛看世界的孩子;而美国的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会意识到:我是个用心思考世界的公民。
由上而见,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与时俱进,“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自然,思考生命,思考社会热点话题:如台湾问题、体育比赛、升学问题、交通问题。
在孩子们的眼睛里,社会热点可能会相同,也可能不同。当他们渐渐地长大,渐渐地懂事之后,我们便应该通过作文教学引导他们关心周围的事,关心社会问题,而不能只埋头只做自己的作业。积极引导学生多留意一下报纸、电视、电脑网络等媒体的热点问题的说法。通过写作,整理自己的想法,促使自己的观点更加周全,更加深刻。
古人有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古人尚能如此,何况进入信息社会的我们。我们应该主动地关心社会热点,通过有效的指导,使孩子们写下对某些社会热点问题的见解,培养他们的自主自立能力,对开拓他们的社会视野和知识视野无疑有着促进作用。(檩子:讨论社会热点,必然牵涉到社会价值观的思辨,感觉这是一般学校和老师不能承受之重,除非有高度的技巧,不会去踩那根红线)
二、缺失理念
美国的作文课,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任务,可以到图书馆查资料,可以调查访问,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所有这些作业,没有需要“背功”的时候,更没有“标准答案”。你获得什么等级的评分,全看你搜集材料的功夫和有没有独特又言之有据的观点──你不必担心“对”还是“错”。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国学校常常把平时作业与考场考试等量齐观。同样的作文题《我的父亲》,中国教育是课堂交稿,逼得有的孩子们临时胡编乱造;而美国是一周内交稿,让孩子们去采访父亲、母亲、祖父、乃至伯伯、叔叔、领导和同事,使孩子们更深刻地了解了父亲。一篇生动而深刻的调查报告或纪实文学出现了。
可见,美国教师深谙作文法则和教学规则,这些法则和规律很好地体现在教学、作业设计和完成作业的要求诸方面。而让学生写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应用文,既避免了说假话、空话,又有相当的难度,日后工作也能派上用场。
中国的作文总的来看,有点纸上谈兵,好像只是玩弄文字技巧而已,对真正表达学生思想、感情、品德、人生观和价值观相去甚远。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学习美国作文的人文性、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和趣味性。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的落脚点,所以它有可能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点。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这些论述,是针对传统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的学生害怕作文、作文教学脱离学生实际、教师命题学生做、学生习作教师评改等弊端提出来的,具体阐明了“学生是学习作文的主体”的教学理念,这个教学理念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作文教学思想。
我们应该把作文教学当作训练学生的生存技能来考虑,指导学生写一些调查报告,写一些研究论文,写一写广告、小新闻,写一点产品说明书,写一写自己的科技小试验报告等等。这样,就把作文教学与科技试验结合起来,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与生活生存应用结合起来。只有把作文教学当作一种生存技能的理念放在教学的第一位,我们才能改变传统的共性作文的思路和做法,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真正使作文变成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享受作文的快乐。
三、缺失开放
在美国,有一位名叫德优的女教师,面对班上混乱局面,微笑地布置给同学们一道作文题:
“我们要找出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针对未来的职业写一份报告,而且每个人都要访问一个真正从事那行业的人,作一份口头报告。”
这篇开放的作文练习题,使十来岁的孩子感到惊讶,但他们还是遵照老师的要求去努力完成。
此种作文可以培养和锻炼5种能力:
一、抉择能力。经过慎重考虑,选择、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理想;
二、思维能力。如确定何职业,如何从现在起为实现未来理想而努力学习,是需要作许多独立思考的;
三、写作能力。即写一份“针对未来的职业”的文字报告;
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即访问一位与自己未来职业相关的人;
五、口头表达能力。即在班上向老师和同学们作口头报告。这是一种开放式的作文训练。这样做、写、说、思便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作文训练,开放的作文训练需要开放的课堂,需要开放的途径,需要开放的练习题目。我们倡导多写个性作文,就是要开放作文的课堂。把作文课引向开放生活的空间,积极引发学生“个性化的思考,个性化的体验,个性化的表达”。使学生体验游戏快乐写,留心观察细心写,听了故事及时写,想象故事想着写,优美文章模仿写,精彩影视看过写,快乐实践做了写,综合思考悟后写。
在作文练习中,小学生可以高谈阔论辩论明理,小学生可以把生活见闻拿来信息交流,小学生可以读书体会交流心得,小学生可以读读议议评价分析,小学生可以玩玩游戏写写文章,小学生可以读读评评修改提高。积极追求一种开放的教学境界:激发情趣事事皆可成文,张扬个性人人能作妙章。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情感激发情感,以思想碰撞思想,以个性化的指导,指导学生写出个性化的文章。
四、缺失应用
下面是美国的一些关于南北战争的小学作文题:
1.你是否同意林肯总统关于美国不能存活除非它全部解放或全部奴役的声明解释。
2.解释为什么北方白人反对奴隶制,南方白人拥护奴隶制,但他们都感觉他们在为自由而战?
3.自由对于黑人意味着什么?
4.林肯总统和格兰特将军表示在内战后,南方不应被粗鲁地对待。为什么这是一个聪明的政策解释。
5.在内战期间,女人开始做很多以前男人的工作。你能对由于内战造成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冲突的问题做出怎样的概括?
构造一个争论,运用历史证据来支持或反对下面的观点:美国内战是地区差别不可避免的结果。
美国学校还有这样的作业:制作你的家谱,写出从高祖父母至你的全部男女亲属的姓名和生卒年份。这个作业不仅让我们大为感叹,这是在培养“寻根”意识呀,别忘了祖宗别忘了“你从哪里来”!
反思我们的传统作文教学,大都是为应试而教,充满了功利色彩。大多数老师的态度是你怎么考试我就怎么教,你考什么形式,我就教什么形式,领导要求我们怎么教,我就怎么教。在作文教学中,缺失开放,缺失沟通、缺失整合。
美国的作文课,关注政治,关注人生,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与他们自己的利益和命运息息相关。美国的作文课,与社会、与生活是沟通的。能够处理好作文与生活源头的关系,并且追求真实和实用。这些都是中国的作文、作业所欠缺的。
因此,我们的作文课,应该立足应用,面向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写“贴近学生实际”,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通过作文教学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工作与生活所必须的写作能力。“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使作文教学力求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小学生将来长大成人之后需要什么写作能力,我们就应该教什么作文;需要什么写作知识,我们就应该教什么知识。在作文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做、说、想、思、写、交际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从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入手,开发作文教学资源,拓宽作文训练途径。
五、缺失“框架”
一个中国孩子在美国要求完成的第一篇作文是“公民权利”研究论文。老师的“框架性”要求是很具体的:
要求在3到5页纸之间,打印出来,要双空行;
至少用3种资料来源(网上、报刊杂志上、书籍等);
至少有5句引文;
并要求对比以下四人关于黑色美国运动(BLACK-AMERICA,六七十年代的黑人人权活动)领袖的观点:布克·华盛顿,杜伯依斯,马丁·路德金,马尔科姆;
在论文里,应该控制关于他们生命的故事,不能写成传记;
但是,需要把每个人介绍一点,还必须把自己的材料纳入你的论文中;
然后,关于黑色美国运动的观点,要把你的想法写进去;
在封面要写上题目和主要内容摘要;
还要把你的引文或材料的来源列出来,比如某某网页、某某书。
共性作文教学无“框架”,是作文教学缺失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写文章,犹如筑高楼。要确定主题,筹划设计,组织材料,设计结构,驾驭语言等,缺一不可。然而我国现在的一些作文教学,讲得细得不能再细,充其量教出来的学生只能成为“工匠”,而不能成为“建筑师”。
古人云:大匠育人,必先规矩。梁启超说:作文教学所能教人的只有规矩。鲁迅说:立定规矩,照此写去。叶圣陶说:文章是个整体。愚以为,小学作文不是文学创作,只是练习写作,初学写作,应该先学习章法。“立定规矩,照此写去。”
我们应以极大热情关注作文的章法技巧,在小学生初学写作的时候进行章法指导,引导学生熟悉行文的基本格式,快速打开行文的思路,在学“规矩”的基础上再形成技巧,这真像我们学中医的要先背诵一些处方、学武术的先练习一些拳法、剑法的套路一样。
小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写作“套路”──章法,熟能生巧,模仿创新,就可以进入写作的一种新境界。教师运用章法指导作文教学,就可以先做到“教学有法”,而后再步入“教无定法”的新境界。任何文章都不是无法的。熟悉各种章法,就可以变化创新出新的章法。入门当有法,循序渐识真。先有章法,而后无法,而后变出新法,创出新法,自能作文,从而发展写作技能,这就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教学境界。
只要我们指导学生按照章法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行(不停地练习写作),由“入格”(了解章法)到“定格”(掌握章法),再由“定格”到“变格”(变化创新章法)地创新练习,就一定会取得作文教学的显效、速效和实效。果真如此,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就是“建筑师”,而不是“泥水匠”。
六、缺失想像
近年来,美国等国家兴起了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方法。这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文训练方法──故事创作法。这种方法与我国作文界过去一向主张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的要求完全相左。不但鼓励学生大胆想像虚构,而且着重引导学生创造。
美国的一些作文教学专家,如格林等人认为:为了提高故事写作能力,应要求学生注意故事的结构,突出人物特点,写好故事的开头。作文教学法专家希尔里奇还设计了一种称为“故事开端”的练习,为中小学虚构故事、发挥想像力提供思想:
1、设想你正在一家商店(如展览馆、玩具工厂等),用五要素(何人、何为、何时、何地、何故)讲述你的故事。
2、从另外的角度看待世界:一条鱼会怎样看待渔夫?外星人怎样看待你的活动?一只老鼠怎样看待盆中的奶酪?
3、假设你是“超级神童(男孩或女孩)”,你将做什么?你的感觉会怎样?为什么?
4、做一个报告者,与家长谈话,与兄弟姐妹谈话,或与动物园的老虎谈话等,把内容写成作文
5、如果让你做一天校长(或教师、父母、总统等等),你将做什么?如果你能让世界(或者你的城市、学校)发生三种变化,它将变得怎样?为什么你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
6、创造并描述一种混合型动物。例如,这是一头奶水牛(它是由奶牛和水牛相结合而成),那么什么是虎鼠(老虎和老鼠相结合)?什么是兔象(兔子和大象相结合)?等等。
关于故事创作法的意义与价值,一些专家认为,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1、调动写作积极性,激励写作动机,让学生体验完成作品的乐趣;
2、进行刺激自由想像的练习;
3、提供有丰富的内容的作文机会。
反思我们上个世纪的传统的共性作文教学,一般只写纪实性的记叙文和少量的应用文,很少写想象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和想象作文”;“写想象中的事物”;“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内容”;“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课程标准为何如此重视写想象作文?应当说,这是对传统作文教学对学生思维束缚太多的一个矫正。
传统的共性的命题作文,大多拘泥于记人或记事,而且题目鲜有创意,为学生提供的发挥空间很小,这也是导致学生害怕作文的一个因素。而想象作文就不同了,它切合儿童富于幻想的天性,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儿童的约束,为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可以起到巨大的作用。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由此可见,鼓励学生多写想象作文,意义重大。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老师应解放思想,大胆放手,首先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放得开,能够纵横驰骋,然后再进行一些合理想象、科学想象等方面的训练。
《新作文》倡导个性作文,就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能够真正“自由表达”时,才可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
帕斯卡尔曾说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儿童涉世不深,社会化水平不高,常常说一些幼稚的话语。这正是儿童天真无邪、憨态可掬、童趣洋溢的表现。我们应当大力引导孩子在作文中多写“我想”“我认为”式的个性作文,当孩子说出有创意的话时,要用“这是你的”“这是你的独立创造”等话语来鼓励,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有创意表达的习惯。而这正是我们《新作文》所倡导的个性作文所必需的。
原文引自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