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古代先哲的睿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三火 承传文明 启古纳今

博文

《黄帝内经》是一部什么书

已有 12843 次阅读 2010-9-8 19:56 |个人分类:教与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中医, 《黄帝内经》, 经典, 医家之宗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基础,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医学典籍。

正因为《内经》的成编,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为中国数千年来的医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被后世医家尊为“医家之宗”。

    《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医经》(第一卷),主编是陈农(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这样评价:

“《黄帝内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医学著作。该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线索,贯穿全书所有的内容,具有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黄帝内经>在世界医学史上的地位》一书的作者——陈全功说:

   “《黄帝内经》为什么能经历三千年的沧桑风雨而不凋落,而是越来越显示出其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原因很多,但是最根本的一条就是:《黄帝内经》揭示了自然界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老老实实按照这些规律去观察、研究人体生命运动,去探讨生命运动的奥秘,因此它总结出了一整套深刻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唯物辩证思想理论体系。……

    举世无双的《黄帝内经》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和医学科学巨著。……这么一部唯物辩证哲学与人体生命科学交相辉映的不朽杰作,理所当然应该在世界医学史上享有更崇高的地位。”

全书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9卷,81篇,共计18卷,162篇。

(一)《内经》是一部医学基础理论书

《内经》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系统结构,反映出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发展史上所出现的许多著名医学家和不少医学流派,从其学术思想和继承性来说,基本上都是从《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它是中医学最基本的基础理论课程。是学习中医必读的经典之一。

《内经》的理论之创见和完整性,在当时是无可比拟的,直到现在,中医方面带有根本性的医学观点,基本上还未超出《内经》的范畴。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黄帝内经》(附白话全译),编者在前言中写到:“书中贯彻始终的生命观念,迄今仍比现代西方医学高明。”

李惠治(“发展祖国医学的若干基础问题”,北京中医,1441987。)讲得好:“……为要了解一门学问,首先就要学习它的语言,就像不懂计算机语言的人无法理解计算机一样,不懂中医的语言又怎能真正掌握它呢?因此,一切想要研究中国医学精粹与发展前途的人,务必先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而后则不难认识其价值。

……不但要专心致志、虚怀若谷地学习中医教材和一些入门书籍,而且要阅读原著。”(何足道《中医存亡论》

(二)《内经》又是一部临床医书:

书中叙述了多种疾病,对其病因病机、治则以及自然环境对疾病及人体的影响等,均有分析与认识,是世界医学文献中极其珍贵的部分。

据余瀛鳌重订的《内经类证》分析统计,《内经》中所有病证可分为44类,311种病候,包括内、妇、儿、伤、针灸、推拿各科。具体的治疗措施中,《内经》载方13首,已有方名及组成。且有针具及各种针刺补泻手法,以及按摩、导引、精神疗法等各种治法。

《黄帝医术临证切要》作者王洪图教授(北京医药大学)在著作中论述了《内经》与临床之间的密切关系。提出了重要观点:

1、《内经》指导临床实践——学以致用

2、通过实践理解《内经》——理论升华

3、不断学习新知识——开拓视野

(三)《内经》还是一部百科全书:

《内经》还具有百科全书的特点,足以体现那个时代的科学水平。我们可以从中了解我国古代哲学、汉语、数学与人文、天文、气象学、历法学、生物学、心理学、乐理以及方法论等多方面内容。

正如明·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所论及:“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阐发玄微,垂不朽之弘慈,开生民之寿域。”

何足道(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著《中医存亡论》称:“《内经》集古代东方文化中优秀的哲学、天文、地理、气象、伦理、文学、医学等各种相关知识于一体,是中医体系奠基之作。”

傅景华说:“传统的东方文化是中医学术的渊源。”

李良松著《中国传统文化与医学》,阐明中国传统文化与医学之间的互相密切关系。

雷顺群等著《内经多学科研究》,结合十九种现代科学研究,对中医进行研究。

《黄帝内经》到底是一部什么书?我要告诉大家:《黄帝内经》不仅是一部教人怎样治病的医书,更是一部教人怎样不得病的宝典!

其实,要想学明白中医,要求学习中医者应该做到“文、医、史、哲四位一体”,这是中医人才的知识结构。如果中国古代的文史哲知识匮乏,想学习中医是很难的,连书本上的字面意思都不能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理解复杂高深的医理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5503-360952.html

上一篇:新学期的第一次课
下一篇:今日秋分
收藏 IP: .*| 热度|

14 刘洋 彭思龙 王号 杨秀海 杨立泉 杨正瓴 蔣勁松 陈辉 丛远新 洪坤 黄锦芳 刘庆丰 colorfulll rg9981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0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