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古代先哲的睿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三火 承传文明 启古纳今

博文

放假了!——一学期的辛苦今天结束 精选

已有 7862 次阅读 2010-1-22 22:15 |个人分类:教与学|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学, 寒假, 心得

        今天上午出门诊,下午同教研室的同事一起紧锣密鼓地忙着批卷、上成绩,直到晚班车即将开车的最后一刻,终于把这学期所承担班级的学习成绩上传完毕。一学期的辛苦终于结束,令人向往的寒假来临了。

        在过去的这个学期里,我是非常忙碌的。不但承担了本科生《内经选读》(72学时),还有研究生《内经研究进展——中医运气学》(科学班36学时、专业班36学时)、留学生《内经选读》(54学时)。每周除了周一和周五要出门诊之外,其余三天都是上下午的课,真的很辛苦哦!幸亏我养生有素,及时调整,才不至于被累着,呵呵。课程结束的时候,去KTV唱《我爱你,中国》,在麦克风的帮助下,唱上去了,哈哈,总之,肺气和嗓子没有因为讲课多而伤到,感谢神灵保佑啊!

        要说的重点和核心还是所教的学生们,先说中医学专业08级1班吧,是我这学期倾注心血最多的,与07级相比,班级的学习氛围和劲头都要稍逊一筹,最初印象是有的学生比较散漫,上课总有迟到的,对学习中医漫不经心,有的是干脆不学,似乎许多人都没有什么信心和劲头,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加上我苦口婆心、身体力行的劝勉,许多同学改变了,变得关爱健康,勤于背诵,善于观察思考了,看到学生们的进步是最欣慰的。特别是在我上课的时候,会有一些外班同学来听课,有研究生、09级新生,还有外校的学生(中医爱好者),有一个叫刘派的学生,是09 级针推专业的,《内经选读》是他下学期的选修课,他却利用课余时间必修了,在其中考试时参加考试,成绩是98分,期末口试成绩是10分(满分), 他学习内经的劲头令我感动,也使班上许多同学受到感染。当课程快结束的时候,我逐一提问,考察大家原文背诵的情况,以前懒惰的也背出来了,但是还有一些同学应付了事,也有根本不来上课的。今天,考试成绩出来了,看到有5名学生不及格,心里仍然很难受,知道是我这个当老师的没有那么大的能力让他们喜欢学习中医,懂得承担。有一个学生的卷子是0分,这个学生写了名字,交了卷,却把自己所答上的非常有限的文字全部抹掉了,结果是0分。因为这个原因,班级的平均分会下降许多,好在有11名学生的成绩在90分以上。虽然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学习能力的全部,但是,通过考试的确可以证明一个人有没有认真对待学习,对于《内经》的学习,不用心,没有下功夫,是无法及格的,将来也不会成为一个真正像样的中医的。许多学生在学习结束时,交了学习心得,总结自己这一学期的收获和体会,让我看到他们的信心和决心正在崛起,希望他们真正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让薪火相传,世代不息!

       令人欣慰的还是那些研究生们,必修和选修《内经》的人有200多,分两个大班上课,有一个班经常没有座位。虽然有的人根本没有学过中医(有护理专业的、中药专业的、西医的),但是大家都坚持听课,非常认真,而且相当重视本课程的学习,相信他们在这一学期的收获也是最大的。更重要的是他们当中有在本科就是学习中医的尖子,还有参加工作小有成绩的,他们是中医未来的希望和精英!我知道这门课对于成就他们未来的中医事业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最让我郁闷的是留学生们,共有八个人,上课最多时来六个人,虽然他们汉语说的比我说外语说的好,但是学习的态度和习气太不敢恭维。上课迟到不说,还鸭子听雷一样毫无反映,有时可能听得懂我讲的病案和举例,文字表面意思可能也懂了,但是什么也记不住。我禁不住会想:这样的人,为什么来学中医呀!现在,怎么什么人都来学中医呢?过去学医都是师父选徒弟,好羡慕啊!

       总之,这学期很辛苦,也很忙碌,教学生学习《内经》的同时也让他们看到真正的中医是什么样的,一些有病的学生(有的是比较难治的多年的毛病)经过我的诊治变得健康了,平时懒惰、我行我素、随心所欲的也学会注意养生了。教学和工作中的成就还是有的,出版了专著1部,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3篇,“《中医运气学》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2名)获长春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参研课题“中医经典内经课程远程教育系统的研究与实践(第3名)”,获吉林省高等教育技术成果三等奖。“试述朱震亨的养生学思想及其养老论”,获优秀论文奖。教学论文建设精品课程,提高教学水平(第2作者)获吉林省第六届教育科学成果二等奖。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下学期还要继续努力哦!   



导师与学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5503-289566.html

上一篇:今日大寒
下一篇:中医的疗效
收藏 IP: .*| 热度|

9 武夷山 阎建民 罗帆 王号 杨远帆 吕喆 李学宽 高建国 丛远新

发表评论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2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