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io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ducation 哲学,教育,计算机,金融工程。不分文理工科。

博文

中医药:理论牵强,验方可选用

已有 3724 次阅读 2014-10-22 11:19 |个人分类:科学哲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医历史上曾经起过较大的正面作用

几百年前,没有西医,当然就是依靠中医看病,看不看得好另说,反正也没有选择。

 

中医有其合理的成分

比如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望闻问切当然可以对人的体质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我一个医盲,望闻问也能把人的体质看个大概齐 ,为什么不用呢?西医当然也会望闻问切,只不过没有专门强调罢了。

比如有些中药材,中药成方,疗效确切,为什么不用呢?

 

现在的诊疗手段已经极大的丰富

现在有各种化验手段,各种仪器,对病人和疾病的了解程度,远远不是望闻问切所能达到的;有各种先进的治疗技术和药物,极大的提高了疗效,降低了副作用。

所以,只用中医的传统手段,就是固步自封,贻害病人。

 

中医落后于科学时代

中医师们总是说老祖宗这么办的,为什么现在就不能这么办?

老祖宗说的事情多了,伴随中医的长袍马褂,辫子,毛笔,算盘,铅字印刷都成了历史文物。

 

医药学,应吸收一切人类的先进的科技成果,并摈弃不合理的糟粕,

中医不是一无是处,但目前总体而言,远远落后于科学文明,落后于时代,需要大刀阔斧地扬弃。



【1】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7101-748507.html中医把脉是谎言

【2】 http://epaper.ynet.com/html/2014-10/20/content_91265.htm?div=-1在科学面前,没有陈见和偏见。无论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无论是药还是疗法,只要经得起反复的临床双盲测试的检验,那么就是有效的疗法或药,完全可以被现代医学所吸纳。

   中医是中国社会传承数千年的传统医学,它在现代医学传入之前,充当了救死扶伤的重要角色,它给无数的病患者带来希望和慰藉,也有许多妙手回春的传奇故事流传至今。但现代医学传入中国甫一开始,中医就面临了尴尬的挑战。

   早在1879年,清末国学泰斗俞樾就发表《废医论》一文,明确地提出了废除中医的主张,其时现代医学在中国社会影响极微。俞樾的弟子章太炎以及章太炎的弟子陆渊雷,均深入研读过各种中医的经典理论著作。章太炎研读之后批判了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阴阳五行说,认为《尚书》、《周礼》中拿五行来配五脏只是为了祭祀,跟治病并无关系。《黄帝内经》超过四分之一的内容在大谈五行与脏腑的关系,进而推演出种种治病之法,完全都是谬论。

   事实上,从晚清到民国,政、学两界已经开始主张通过在学校体制、国家医疗体制等领域驱除中医学的影响和作用,让中医逐渐流入民间自生自灭。例如,1912年7月,以袁世凯为总统的北洋政府举行教育会议,制定新的《壬子癸丑学制》,首次明确将中医排除在正规教育系统之外。11月,当局又颁布《中华民国教育新法令》,其中医学、药学两大学科各开设有数十门课程,中医、中药不在其中。之后的历届民国政府均不认可中医,并且均顶住压力,将中医排除在高等教育体系之外。

   其实,“西医”、“中医”的称谓本身就带着狭隘的偏见。我认为医学并无“中西”之分,其实应该是“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分别。

   中医作为中国社会的传统医学,与其他社会的传统医学没有本质的差别,都是基于经验也包括迷信而逐渐发展积累而成的。之所以不相信“中医”,是因为它不是一种科学,作为传统医学,如果说它有什么科学性,充其量也只有一些“前科学”的成分。

   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基于事实和逻辑,通过实证的途径来建立理论、得出结论。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种,哲学的、神学的、经验的、审美的,等等。科学相比于其他认识世界的方法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任何要素只要基于事实和逻辑,并且能够通过实证的检验,那么都可以纳入到科学的范畴;而且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可以被反复检验,也可以被推翻。任何科学理论,除了基于事实和逻辑来建构以外,其核心的特征恰好是可以被证伪,而不仅仅是可以被证实。更关键的是,人类只有一种科学,别无分店。

   基于科学的医学只有一种,那就是现代医学。虽然现代医学最初发轫于西方,但现代的医学早已不是西方的“专利”,而是由全人类共享以及共同推动发展的科学共同体。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电灯最早是西方发明的,但现在的电照明设备却是全人类共同推动发展的,像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就授予了三名日本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LED蓝光光源方面的突破性成就。现代医学的成就凝结了全人类在医学方面丰富的研究和实践积累。

   而传统的中医理论的核心并不是建立在科学的逻辑之上,比如说中医们发展出许多说辞来解释的“气、血、阴、阳”之类,都无法被科学方法所检验,许多中医相信依靠直觉和整体的神秘主义能够诊病,甚至认为其比西医靠实证依据诊病还要高明,更是让人难以理解。

   不过,这也不是说中医一无是处。如果传统医学中有什么科学的要素,只要能经得起科学方法的检验,那么就会被纳入到现代医学的体系。事实上,现代医学从发轫开始,就从各种传统医学中汲取了包含科学的种种要素。换言之,如果中医真有什么科学的要素,那么早已被现代医学所吸纳;如果中医还包含了什么没有被发现的潜在的科学要素,那么等被发现出来也同样会被现代医学所吸纳。

   许多患者仅仅因为迷信中医,因为“安慰剂效应”,就有可能从治疗中感觉到好转,但在被科学检验之前,很难说中医疗法真的能起作用、适宜被推广。在科学面前,没有陈见和偏见。无论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无论是药还是疗法,只要经得起反复的临床双盲测试的检验,那么就是有效的疗法或药,完全可以被现代医学所吸纳。

   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中医”、“西医”之争。举个例子,许多资深的大闸蟹食客认为他们仅凭品味就能区分出到底螃蟹是来自“阳澄湖”还是其他产地。这就是一种“迷信”。上个月,新浪微博用户“Paul郑褚”发起挑战,而网络大V“五岳散人”应声挑战,在著名创业者“老雕”的主持下,通过严格的“双盲测试”方法,“五岳散人”完败。仅凭品味能分辨食材产地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迷信”罢了。

   科学的方法同样也能为围绕中医的争执提供解决方案。正好也有微博名人、烧伤科医师“烧伤超人阿宝”就中医能否“脉诊验孕”发起挑战,称愿出奖金5万,只要有任何中医师能够在严格的“双盲测试”下正确率达到80%即为胜出。其实80%并不算过分的要求,若错误率达到20%,这样的诊疗术会可信吗?中医学教师杨桢挺身而出应战,这应当是件好事,通过检验,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文/唐映红(科普作者)

【3】中医界全体大师和中医药管理局不敢验证中医常吹的号脉验孕http://fxcblog.blog.sohu.com/306565535.html际上,这次接受媒体采访的“国医大师”已经无意间透露了中医“号脉验孕”的天机:“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不只是号脉”;并且,孕期越长,“号脉”越准;怀孕三个月以下,准确性就很靠不住。按照这个说法,我想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号脉验孕”:先问问对方最近一两个月的生理周期正常与否,是否有一些妊娠反应,还可以看看肚子有没有变化,最后再装模作样切切脉,就可以告诉对方答案了——是不是跟前文所述骗局异曲同工?

鲁迅说,中医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原先我还认为,当下中医界“无意”的骗子应该还不少,但从这次挑战式赌局摆出后中医界的反应来看,无意的骗子已经只剩下为数不多的愣头青;“相关部门”的表态则更是让大家看清楚了,他们对于老百姓的健康是多么地不负责任。面对最简单的一个小挑战都要通过政府表态来遮羞,我们还会对中医界一直不愿意接受国际通行的金标准——随机双盲对比试验——的检验感到奇怪吗?


[4]http://chengwanjun01.blog.sohu.com/306905506.html

日本的医学发展,也可以说是有两个明显的段落。

第一是汉方医时期。在西医鼻祖荷兰医学传入日本之前,当时中医是东亚的统治性医学。日本与中国一样,没有解剖学,传统中医观念认为,解剖人体是行“非君子之道”。但是中医保守的疗法并不能解除许多患者的痛苦。

第二是西洋方医时期。《解体新书》的出现,是西医荷兰医学的解剖学为患者打开的一扇“天窗”,这扇窗户令日本一些青年医生产生极大兴趣,他们开始鼓动医学馆成立,努力减少中医学部分,更多引入西医学。

日本的中医与西医之争,经历了漫长的大半个世纪。虽然一开始中医占得上风,但最后竞争的结果,是“西学东渐”,西风压倒了东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7101-837691.html

上一篇:女性适合当程序猿吗
下一篇:
收藏 IP: 210.73.15.*| 热度|

1 zhngsha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05: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