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引言[3]

已有 4470 次阅读 2008-8-19 09:28 |个人分类:专论—应急管理|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当然,从更本质的角度来看,这些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不完全是管理者没有考虑周全,有些可能是因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理论还没有成熟到广泛应用的地步,而理论的成熟需要依靠学者们的研究和实践的推动两条途径同时发力,一起朝一个目标努力。
  好在,近几年来针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正在升温,所以,可以在可预见的将来,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理论层面建构出一系列宏观原理层面、中观管理层面和微观操作层次的模型,对于应急管理体系的构成、运行机制等给出比较切合实际的解释,提出一些适应性更强的应急管理的指导原则和运作方法等。
  
  
  图1.1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建设逻辑图【略】
  
  图1.1就是我们理解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的逻辑图,微观技术和操作层面是整个体系的基础,管理则是使整个体系得以顺利运转的重要保障,而高层面的关注、参与和深度介入则能够为应急管理的高效提供支持。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一些书籍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学报上的论文更是很多,这些研究有的从应急管理机构的职责出发,论述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标准来保证应急管理者能够很好地履行自身的责任;有的从信息平台的建设入手,讨论信息利用问题;还有一些论著则专门关注某一特定领域的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机制。
  应该说,当前我们看到的国内学者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宏观层面,而目前的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也是从宏观层面进行的,这是一个思想上的误区,而且这也绝对不能表明从宏观层面开始的应急管理的研究和实施是足够的,它只可以作为引起政府及其他管理层面的人士重视的一个信号,必须从解决微观层面的问题尤其是难题开始进行研究和实践,再通过通信、网络等高新技术的应用才能够把一个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好,比如: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资源的管理方面要做到恰如其分、在应急预案管理问题上要做到广泛性和针对性的结合、在对相关官员和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方面要做到以点带面,甚至在危难发生时人员撤离这样的细节问题上,都需要对以往的理论、技术、方法进行深入地剖析,给出最优的解决方案,避免一遇到突发事件就出现类似“全民总动员”式的资源巨大浪费。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实践工作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急管理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应该快速而理性地发展,这主要是基于以下的考虑:
  首先,是实践的紧迫需要。随着应急管理实践的深入,政府已经认识到,由于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性,其预防、处置、后处理等工作都需要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组织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所以应急管理应当来回答如何尽可能地将突发公共事件消灭在萌芽中?如何用最有效的手段应对突发事件,使人们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恢复社会秩序?如何将已有的分散在各领域的应急力量综合到统一的应急管理体系中来?要回答好这些问题,必须明确应急管理的概念以及它的研究内容是什么,也只有界定了应急管理的内容才可以将已有的应急资源有机地整合到一个应急管理框架之中。而这些又是时不我待,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
  应急管理作为一门应用驱动的学科,应该时刻关注实践中的问题,面向实践、面向问题进行研究、开发、应用才会有它的旺盛生命力。所以对于应急管理研究的内容及未来发展方向,应当从应急管理实践的迫切需求开始。
  其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一定是在资源优化而非过量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应该强调发展这一学科的有效性,这主要是基于当前对于应急管理过热的考虑,应该改变“只要是应急的,就应该是一切为我为绝对核心的”错误看法。我们提倡“应急的”,也是“理性的”发展思路。
  
  随着针对突发事件发生机理机制等宏观层面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各类相关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以及应急管理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实践,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应急管理不单单是政府的行为,虽然政府在应急管理中应该起到主导作用,但仍然需要其他非政府机构的协作,包括个人的配合。应急管理,尤其是面向大众安全的应急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行各业的通力协作。最后,通过对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的深化应用,构建出一个具有广泛适应性或专业特征的应急管理体系就成为应急管理的最后落脚点,在这个应急管理体系的指导下,就可以进行有序、有效的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了,而且随着人们对突发事件的认知的不断加强,必然可以最后达到从“救”到“减”再到“免”的境界。
  
  目前,国家正在致力于建立一个全面的应急管理体系,但是现有的应急管理研究和相应的体系建设仍然停留在不断提出原则和指导思想的层面,没有一个真正能够指导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理论、思路和方法,我们希望通过“健康、快速、高效、实用”的发展模式建设应急管理学科,以最终有效应对还会不断发生的突发事件。
  
  在本书中,我们首先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进行了概述,对其定义、特征和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然后,提出了以五个子系统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对整个系统和各个子系统的功能、作用、运作模式进行了描述,并讨论了集成系统的协调协作协同运作问题,针对应急管理过程中经常要进行的分类分级,提出了一些方法和思路,在本书的主要部分——动态博弈网络技术及资源管理——一章,我们提出了一种以动态网络为核心的技术,考虑到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多部门协同问题,我们又在动态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博弈的概念,希望通过动态博弈网络这一处理突发实践的方法论,给应急管理提供一个新的思路,考虑到预案管理在突发事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们特别对预案管理的一些基本流程和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提出了一个应急管理信息系统(EMIS)的设计框架,并对其他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两个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案例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希望能够对未来的应急管理系统的构建提供参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35442.html

上一篇:您可以把跨栏当游戏,可是别人不行
下一篇:《项目管理》第三讲——成本,只有成本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0 20: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