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许寻找自己的根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的问题吧,整个人类在寻找自己遥远的祖先,而每个民族也在寻找自己的根,每个家族同样地希望知道自己从最远的过去发展到现在的完整轨迹。否则,就不会有山西洪洞县老槐树下越来越旺盛的香火了。 说到寻根,说到山西老槐树,就要谈作家李存葆,在完成他的《高山下的花环》、《山中那十九座坟茔》等小说之后把目光瞄向了一种类似于学者记事味道的文章写作中,就有了《仓山蒜薹之歌》,《大王魂》,《国虫》,《国槐》这样的文章。 看过另外一位李姓作家李国文从纯粹作家到类学者作家转型后的文章后,我对作家进行学术研究是没有信心的,他们感性惯了,想学着理性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一次转变,乃至于被别人嘲笑为不懂基本研究规则的胡乱写作;但是作家李存葆稍有不同,他的作品仍然停留在小说或者文学这个范畴之内,至少没有向李国文那样可笑到自称成了学者。 所以,看《国槐》这样的文章我是看得下去的。这样的文章也早应该出现,尽管有学者已经研究过那棵大槐树所系的寻根情节,但是象李存葆这样写得生动有趣的却没有。 这让我想起了美国一度风行的小说《根》,是一位黑人寻找他来自非洲的根的记录,形式是小说,却是被当作历史著作推荐的,开始看它几乎没有什么趣味,后来耐着性子看下去才发现写得的确好,难怪能被很多人认可。也许大众的趣味并不值得尊重,但是让大家喜欢的东西毕竟不会太糟糕。 我自己曾经经历过家族家谱的续写过程,我爸爸还为家谱写了一个文言文的序,因为刻蜡纸的人把几个字刻错了,还让我爸爸深为遗憾,说后人看到他写的错字连篇,还以为整个陈家没文化人呢,不过,刻蜡纸的人恰好是个长辈,也就只好由它去了。 我自己的家族历史从家谱上看并不长,我印象里最早有记录的祖先是在清初,两个分别叫陈乙夏和陈乙登的兄弟繁衍了我们多数集中在山东省东平县境内的一大家子人。其间的名人并不太多,只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有过一个著名的陈大牙算是我们陈家的一位英雄了,他白天渡过黄河在河南境内潜伏,晚上就悄悄地回到山东境内杀鬼子汉奸,解放后也成了一位高级干部,他的儿子、属于我叔叔辈的陈守源则一度在厦门做过福达彩色胶卷厂的厂长,算是小有成就了,我大学毕业去汕头工作经过厦门时还到他家看过,其他的人多数是没有太多事迹的老百姓了。因为有说法是这个家族就是从山西的那棵大槐树下移民过来的,所以我才会认真看《国槐》这篇文章。 宁宁家的情况有所不同,她虽然成长在山东境内,却是福建人,具体说是福州地区的永泰人,不过,在今年11月之前,她却从来没有去过福州,更不要说永泰了,只在2001年的时候和我一起去厦门开过一次控制论的国际学术会议。 这次的去福州也并不在我去年制订的计划中,几乎可以说,完全是因为宁宁同学的缘故才促使我预定了这次去福州的行程。 先说宁宁的爸爸,他从北京农业机械学院(现在合并后的中国农业大学的一个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了山东泰安,那也是那个时代典型的分配模式,每个人都不知道究竟会到何处去,只有党才知道,她爸爸到了泰安后认识了从青岛分配到这里的她妈妈,然后成了一家,有了姐姐和她。在宁宁同学小的时候,她奶奶特地从福建来过山东看她,时间有半年吧,宁宁自己的印象却很淡了,只记得姐姐曾经故意关上门不让奶奶进,奶奶就用听不懂的福建话在门外抱怨,其他的印象就很少了。 今年对于宁宁的奶奶是个槛,据算命先生说,如果能够熬过明年的90虚岁这个槛,那么就有希望再多活几年,所以,宁宁的奶奶很紧张,特别希望宁宁的爸爸能在今年春节回家。 我想也许奶奶对于宁宁这样的孙子辈的人期望并不太多,尽管看过半年,但是她的孙子辈的人多了点,所以还是对亲生儿子更有感情,所以才没有要求孙女们也去看一看远在福建的奶奶。 这么说是想解释一下宁宁的回家对于老家的人还是有点意外惊喜的意思了,毕竟,她从来没有见过叔叔和婶子,甚至连话都没有说过,从来没有见过姐妹弟兄,只和其中的两个通过信。 通信的两个一个是二叔家的二女儿晓峰,另外一个是三叔家的大儿子宜超,通信的时候晓峰在上师范学院,而宜超则在福建的一所民办学校——仰恩大学读书。这里,让我一一介绍家族所有的人的情况。 宁宁的爷爷已经于前些年去世了,也是高寿了;二叔也因为疾病不治而于今年初去世,三叔在镇上的中学教书,教了很多年了,原来教语文,后来因为普通话实在不好,只好教了其他的科目,两个婶子都没有太多的文化,基本的生活圈子就在永泰的老家。 二叔家有三朵金花,大女儿比宁宁还大三岁,叫春雪,一看名字就知道出生的季节,加上福建本来就雪少,所以名字中的纪念意义就更可明鉴了,春雪实际上比宁宁的亲姐姐还大,是整个家族中最大的一个了,她已经有了一个7岁的儿子,因为她想着做人要“淡泊以明志”,所以取了“淡”字,然后做事还要“孜孜以求”,所以,又用了一个“孜”,取名淡孜,这个很象福建的名字,就和水扁这样的名字一样,我们北方人初一看会惊讶为什么这么取名字?淡孜很可爱,见我们的时候很快就和来自远方的姨妈亲近起来,而且后来春雪说因为我们没有特意和他告别就离开了福州,他还有点生气。这个淡孜的爸爸现在则在北京,属于福建公司派驻的,工资比我和宁宁两个博士加起来都挣的多。 二女儿就是曾经和宁宁通信的晓峰,说是因为出生的那天有风,所以取了个谐音叫峰,在福建师范大学读的历史,现在仍然教历史,并且和三叔在一个学校里,现在也有了一个两岁的儿子,因为生长过快有点缺钙。晓峰的老公是个雷达军官,副营级了,现在也在福州境内,以后的出路可能会拿17万退伍再领每月1700元的工资,自己可以再去找任意的工作。不过即使需要选择,也是5-7年后的事情了。 最小的三女儿叫晓燕,比春雪小9岁,属于超生范畴的幸运儿,现在在福州的一家私人企业跑业务,很活跃。 三叔家的宜超长得是个典型福建人的样子,我们到福州的第一天就见到了,他从前和宁宁的通信中就多次表达了对于未来的困惑,所以是个爱思考的小伙子,这些年一直做生意,除了今年赔了一些,其他年头还是赚的,在和他的谈话之间发现还真是个有头脑的年轻人,但是福建或者说福州这几年的经济状况本就不行,也影响了他的生意,他因此还去过义乌之类的地方想寻找更多的机会,但是到现在还没有开展起来。 三叔家还有两个女儿比宜超大,但是即使是大女儿晓颖也比宁宁小些,晓颖结婚好几年了,生活圈子没有离开老家太远,因为婆婆在福州住院的缘故,她作为四个儿媳妇之一,这些日子也在照看。大家席间还埋怨了她婆婆,说干吗一定要让四个儿媳妇同时在病房值班呢,轮值不是更好吗?晓颖长的很标致,如果穿的时髦一点,肯定不象两个邋遢孩子的妈妈。 二女儿晓雨是因为出生的时候下了场小雨的缘故,宁宁说在老家见到了她,长的很漂亮,她的老公是个安徽人,在福清的一家玻璃厂工作,效益很不错。 老三就是上面介绍的宜超,他还有一个妹妹叫春水,名字沿用了二叔家春雪这个系列,因为正在泉州上学,所以成为这次福建之行唯一没有见到的亲人。 老五的名字也有点说法,因为五行缺火的缘故,取名宜伙,这也是个带有浓重福建特征的名字,人很帅气、清秀,长相倒是有点接近广东人中的漂亮者。因为不爱读书,现在在给哥哥宜超帮忙,现在才20岁。 除了晓燕和宁宁的身高大约是1米58外,老家的其他女孩个子都很高,春雪显得更高,有1米64,这让我有点不解,因为原来的印象一直是福建人个子矮小脸色黑的,现在看至少在宁宁的家族并非如此。 不过,不管怎样,他们的普通话里都有明显的福建口音,在和春雪的一次通话中还把我急得要命,因为我怎么也听不清见面的地点到底在哪里! 这次宁宁回了老家,我因为会议的原因没有跟着回去,她从老家回来则带了20多个白煮的鸭蛋回来,我们当时只好放在了宾馆房间的冰箱里,直到9号宁宁回北京才带了回来;几家人都给了不少柿饼,有点沉,也许这也是福建的主要特产吧。宁宁还不得不收下了几斤地瓜粉,比我们平时吃的玉米面颗粒大些。 整个感觉,永泰的农村比山东内陆的农村条件要好一些,不过,因为没有资源,现在发展也遇到了瓶颈问题,再因为福州一直是腐败的重灾区,所以还不知道在未来几年农民的生活会不会有本质性的变化。 不过比较让人高兴的是,这里满眼都是绿水青山,风光要比我老家山东好多了,而且福建饮食偏清淡,喜喝汤,长寿老人很多,我在福州晚报上就看到了101岁的陈大妹和104岁的何姑娘,我想,宁宁的奶奶也许能活过百岁呢,从她现在耳不聋眼不花、走路平稳的情况看,是很有可能的。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1: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