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塔中公路人工绿地与引渤入疆之“去盐碱化作用”(8)
塔中公路人工绿地获得成功的重大启迪是:(1)塔中公路人工绿地使用的“高矿化度盐水”与渤海水的矿化度大致相当,若再添加少量淡水,渤海水用来绿化将有更好的效果。(2)若采用滴灌、渗灌技术,塔克拉玛干沙漠表层高矿化度沙土,将发生“去盐碱化作用”。如果人造海蒸发的水汽资源,形成局部降雨,那么将加快塔克拉玛干沙漠表层高矿化度沙土“去盐碱化”的进程,生态环境将向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陆海统筹,海水西调,罗布泊,黄旗海,风电光电,海水农业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有“死亡之海”之称。八十年代汽车要从库尔勒经阿克苏、喀什绕一大圈,走将近1500公里才能到和田,如今从库尔勒出发去和田,要节省里程近千公里。
塔里木沙漠公路是目前世界上在流动沙漠上修筑最长的公路。1993年始建,1995年建成。该公路北接轮南油田公路并与314国道连通,南与315国道相接,全长522km。其中流动沙漠段公路北起肖塘,南至民丰县城以东23km的恰安,长446km。是世界上穿越流动沙漠最长的等级公路,1999年被收入吉尼斯记录。
第二条穿越塔克拉玛干的阿克苏-阿拉尔-和田沙漠公路,2005年6月1日开工建设。这条公路北起阿克苏地区,途经阿拉尔市,南至和田地区,全长424km,2007年12月建成通车。
多年来,塔里木油田公司以“构筑生态企业,建设绿色油田”为环保理念,以“开发一块区块,建设一片绿洲,撑起一片蓝天”为绿化目标,狠抓沙漠公里的绿化造林,努力创造能源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但找到了大规模油气资源,还攻克了极度干旱条件下利用苦咸水大规模绿化造林的配套技术,在沙漠腹地营造了3280亩生物防沙绿地,一条长436公里的绿色走廊横穿“死亡之海“,成为新疆大漠深处一道独特而迷人的风景线。这是人类征服沙漠的伟大壮举。
公路建设初期,油田公司当时沿公路两侧建立了宽70~300米的人工草方格、栅栏等机械防沙体系,确保了沙漠公路的顺利修建和最初几年的安全运行。但是,频繁发生的强烈的风沙对沙漠公路及机械防沙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到2002年,80%以上的固沙草方格和90%以上的阻沙栅栏基本失去防沙作用,公路积沙愈来愈严重,治理难度愈来愈大,投资逐年增加。
据新疆油田公司介绍,从1991年起,塔里木油田联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进行攻关研究。这项攻关研究历经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91~1994年),承担了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塔里木沙漠公路工程技术研究》,在肖塘沙漠公路开展了2公里防治实验,建立了苗木引种驯化基地,进行耐盐耐旱等实验,初步确定了适宜沙漠公路生物防沙的植物种类。
第二阶段(1995~1996年),开展了《塔中油田绿化与生物防沙先导实验研究》,在塔中建立了50亩实验基地,年培育固沙苗木150万株,从风沙运移、植物引种、苗木培育、灌溉技术、种植技术和环境监测等方面开展研究,筛选出了抗盐、抗旱、耐高温、耐沙埋的植物种,并确定了种植技术。
第三阶段(1997~2000年),主要开展了《沙漠油田基地沙害防治与绿地建设技术研究》、《沙漠公路风沙危害跟踪监测及重灾路段沙害防治技术研究》、《沙漠油田可利用水资源勘察与评价》、《沙漠油田基地道路生物防沙技术研究》等。对沙漠公路防护林建设的灌溉技术、造林技术、林带布局、树种配置、土壤改良、水盐运移和可利用地下水资源等开展了试验研究,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建设理论和建设技术上有了重大进展,总结出一套沙漠公路生物防沙体系建设的实用技术,1999年,在沙漠腹地建成了沙漠公路生物防沙先导性实验工程6300米。
第四阶段(2000~2003年),是沙漠公路绿主要开展了国家“十五”攻关专项《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沙与绿色走廊建设关键技术开发研究》,目标是为沙漠公路防沙与绿色走廊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为此,主要进行了沙漠公路沿线风沙危害形成机制与合理设防技术研究、沙漠公路沿线不同立地条件下植物种选育与种植技术研究、沙漠公路生物防护体系的维护、管理与可持续研究,等等。
为配合上述研究,在塔中四油田建立了沙漠植物园和沙漠公路防护林示范工程。沙漠植物园规划面积300亩,园内引进植物173种,其中有88种长势良好。沙漠公路防护林示范工程全长30.8公里,沿塔中四油田沙漠公路两侧分布。该工程经过5年的正常管护,植物生长良好,目前林带高度大都超过2.5米,基本根治了公路的沙害,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引起了国内外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油田还积极探索防护林的经济效益。柽柳、梭梭等灌木是名贵药材肉苁蓉的寄主,油田在塔中进行了柽柳、梭梭接种肉苁蓉的实验并取得成功,掌握了接种技术,可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至此,经过十多年的技术研究,在沙漠腹地创建了3280公里生物防沙实验基地和示范工程,形成了包括咸水育苗灌溉技术、林带结构布局技术、流沙地种植技术、抚育管护技术等为一体的沙漠造林技术体系,确定了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建设的植物种类、灌溉制度、林带结构、种植和管理技术要点,摸清了沙漠公路沿线自然环境和风沙危害规律,查明了地下水资源的动态储量和理化特征,系统划分了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建设的立地类型。这些重要成果为在沙漠公路两旁建设绿色走廊、永久性防治沙害奠定了良好基础。
据介绍,按照设计,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总体宽度为72~78米,林带总面积3128公顷,树种以抗逆性极强的柽柳、沙拐枣、梭梭等优良防风固沙灌木为主,水源选用沙漠公路沿线储量巨大的高矿化度地下水,灌溉方式采用滴灌系统,动力以柴油发电为主。整个工程完成了钻打水源井114眼,安装发电机、水泵及供水首部系统各114套,敷设供水干管959.2千米,支管1018千米和毛管19,184千米,种植各类苗木近2000万株,建立生产生活支撑点3座,以及发电机房、管护人员值班房、井口房等共计6320平方米,维系防护林正常生长的年需水量为558万立方米。整个工程共钻凿水源井114眼,利用3~15克/升高矿化度的地下水进行滴灌。
草方格和防沙栅栏防沙:采取了配套完备的防护设施,全线形成阻、固、输、导、控相结合的完整的防沙体系,仅北段公路(共219km)编扎的芦苇草方格面积就达2000万平方米,草方格外侧竖立由尼龙网、芦苇排建造的阻沙栅栏长446公里。草方格一般1米见方,其设防根据公路两侧沙丘和风信情况而定,一般宽度变化在20~100米不等。阻沙栅栏高1.3米,厚8厘米。栅栏和草方格随沙丘起伏绵延,犹如一条千里锁链牢牢缚住了黄色巨龙,令其动弹不得。
防护林生态工程:全长436km,绿化带宽度70多米,林带总面积达3128公顷,树种以抗逆性极强沙拐枣、梭梭等优良防风固沙灌木为主,利用沙漠公路沿线储量巨大的高矿化度地下水,采用滴灌方式,种植苗木近2000万株,现在这条沙漠绿丝带已经成为绿色景观和绿色走廊。
公路两旁的绿化带,每过4公里就有一栋红顶蓝墙泵水小屋,每栋泵房有两间房子,一间是水泵房,一间是看泵人员的住房。看泵人员一般来自内地的农村夫妻,每天定时给公路两边的树开泵浇水。公路两旁的树全部采用滴灌。原来的草方格,现在变成了绿方格。
在沙漠公路的具体方法为每排红柳有8行,与路平行,行距1米多,每行红柳的近旁沙中,半掩着一根粗如拇指的黑色橡胶管子,管子上有等距离的小孔,不停地向沙中渗水;水的来源为每隔4公里建在路东侧的红顶蓝墙的水泵房。每个泵房下都有一眼深水井,每天都要分段对林带进行滴灌浇水,每10天1个周期。正是这精心的设计,艰难的施工,以及巨大的投资,赢得了这两排青绿和满路生机。
公路沿线,一座座蓝墙红顶的小屋点缀在防沙植物带中,为防沙植物提供生命之水的泵房,它以太阳能电池作动力,旁边的银白色的物件是供水压力罐,水在压力作用下汨汨流向植物根部,茂密的植物与公路一同伸向远方,像是一条天路。
根据塔里木的自然条件,选择植物首先要求有良好的抗旱性、抗逆性和强大的根系,同时对盐碱有良好的抗性。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专家们,在西北地区耐干旱耐盐碱的173种植物中,筛选出能够适应塔克拉玛干沙漠生存条件的88种植物,将其中的红柳、梭梭和沙拐枣等主要树种推广到沙漠公路两旁,混合栽种,优化配置,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沙漠公路生态恢复以根系发达的灌木和小乔木为主。
参考文献:
[1]俞言琳.绿色奇迹从死亡之海延伸.中国林业,2006(11B).
[2]宋志强等.浅述新疆塔里木沙漠公路生态恢复措施.公路交通科技,2007(12).
参见
【1】海水西调与绿化沙漠之“去盐碱化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408646
【2】《绸缪中国水战略》(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http://www.syzfzs.com/shuiligongcheng/TSQYQDTBDVWTQW.html
http://product.dangdang.com/22874321.html
@@@@@@@@@@@@@@@@@@@@@@@@@@@@@@@@@@@@@@@@@@@@@@@@@@@@@@@@@@@
学术争鸣有助于科学进步!
调查与思考:
[0]关于恢复黄旗海改善京张(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与大气质量的建议书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880443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957391
[1]实施陆海统筹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探讨
http://www.cqvip.com/QK/71699X/201401/48435987.html
http://www.doc88.com/p-904939002171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3560-738002.html
[2]以色列死海旅游业与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大型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740037.html
[3]消失的新疆虎与消失的罗布泊生态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740609.html
[4]罗布泊特大型钾盐矿与盐湖沉积聚矿作用:罗布泊究竟是福还是祸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741172.html
[5]斯文•赫定、陈宗器考察罗布泊与新疆大头鱼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741716.html
[6]海水西调发展海水灌溉农业与绿化北方沙漠
http://blog.gmw.cn/blog-5777-108676.html
[7]郑绵平院士提出的盐湖农业与海水西调
http://blog.gmw.cn/blog-5777-571557.html
[8]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与气象、生态作用探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433609
[9]罗布泊地区的风向与“引渤入疆”增雨作用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492121.html
[10]走近罗布泊(导语)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481151.html
[11]走近罗布泊(“导语”续补)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483787.html
[12]关于张学文先生《引海水入新疆有必要吗》一文的若干质疑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738328
[13]“引渤济锡”示范工程与草原生态工程建设之对策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407027.html
[14]新疆、河西走廊与澳大利亚中部干旱平原的地貌气象对比及海水西调
http://blog.gmw.cn/blog-5777-282485.html
[15]搁置争议:调鸭绿江水以解华北平原水危机之困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87358389/1.html
[16]就“引渤入疆”答院士、专家、网友问
http://wap.sciencenet.cn/blogview.aspx?id=406705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406705
http://forum.home.news.cn/post/viewPost.do?ver=1&id=80835420&pg=1
[17]沙漠人造海不会像咸海消失那样带来可怕的生态灾难
http://blog.gmw.cn/blog-5777-287232.html
[18]海水西调与绿化沙漠之“去盐碱化作用”
http://blog.gmw.cn/home-space-uid-5777-do-blog-id-335676.html
[19]海水西调“内线”与“外线”两种方案的工程利弊分析
http://blog.gmw.cn/blog-5777-101103.html
[20]消失的居延海、罗布泊与当代中国沙尘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3560-748514.html
[21]罗布泊“粘土或淤泥沉积层”与引渤入疆
http://bbs.gmw.cn/thread-194529-1-1.html
[22]罗布泊、艾比湖干涸湖区沙尘暴的成因与造成的危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3560-749127.html
[23]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与陆海统筹、海水西调
http://blog.gmw.cn/blog-5777-745141.html
[24]贺兰山地区的山盆地貌与“高山冷凝系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892892
http://blog.gmw.cn/blog-5777-745434.html
[25]疏勒河中下游故道与陆海统筹、海水西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899326
http://blog.gmw.cn/blog-5777-751507.html
[26]阿奇克谷地的地理概貌与陆海统筹、恢复罗布泊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900644
http://blog.gmw.cn/blog-5777-752662.html
[27]罗布泊地区的植物资源与恢复罗布泊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3560-905544.html
http://blog.gmw.cn/blog-5777-756811.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