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134:分类方法

已有 187 次阅读 2024-6-20 08:41 |个人分类:安全科学理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134:分类方法

分类方法是根据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种类的一种科学方法。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的。人们通过比较,揭示出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然后在思维中根据共同点将事物集合为较大的类,又根据差异点将较大的类划分为较小的类。一个层次的种概念,往往是上一层次的属概念,而一个层次的属概念,又往往是下一层次的种概念。这样,分类的结果就将事物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层次的大小类别,形成各种概念系统,反映客观世界中事物间的区别和联系。

分类方法在科学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1)将大量的事物进行分类,能够形成种或类的概念。有了种和类的概念,才能对同种(或同类)的各个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为进一步提出和构造理论打下基础。

2)运用分类方法,有时可起到科学预言的作用。这是因为依据分类系统所反映的事物间的本质联系和内部规律,在它的指导下,有时就可预见这个系统范围内尚未发现的东西。

3)为人们迅速查找资料或获取材料提供方便的检索手段。

4)分类方法不仅是各门学科进行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而且还形成了一些以分类方法为主的学科。它们虽然大多是描述性的经验学科,却往往是它们所在领域中的基础学科,能够为这些经验学科上升到理论学科提供系统化的事实。

5)分类方法还可以对整个科学本身进行分类,为创立新的学科提供指导。科学分类是一门研究学科之间关系的学问。它考察各门学科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揭示整个科学的内部结构,建立相应的分类体系。有了科学分类体系,我们就可以从整个科学体系向纵深发展的趋势,去预见那些研究更深物质层次的新学科;或者从科学综合化的趋势,去预见在两门或更多学科之间的交叉点上将会产生新的边缘学科。

分类方法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

1)实用分类法。在科学研究中,为了便于对资料和物件的检索和管理,就有意识地选择能够达到这个目的的某一属性进行分类。这些属性大都选取便于人们直观把握的外部标志,并不一定反映事物的本质,所得到的分类系统也不完全反映事物之间的自然关系,然而却可以达到实用的目的。这种分类法就是实用分类法。由于这种分类法在人们进行信息检索中应用最多,亦称信息分类法。

2)现象分类法。是以事物的表面属性和外部特征为标准所进行的分类法。这种分类法只能部分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但有时也会歪曲地反映这种联系。

3)本质分类法。是以事物内在的本质属性为标准所进行的分类法。由于这种分类法反映事物之间的自然关系,亦称自然分类法。

在方法科学中正确运用分类方法,必须遵循下列两个原则:

1)穷尽性原则。从逻辑上说,分类就是把一个种概念划分为若干属概念。这个种概念叫做母项,而那些属概念叫做子项。分类须有穷尽性的意思就是,划分出来的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换句话说,属于母项外延中的每一分子都必须毫无遗漏地归入各子项的外延中。

2)排他性原则。作为分类根据的那个属性在各子项中所规定的范围,应该是互不相容和互不交叉的。而要保证分类的排他性,在分类时就必须注意划分的层次性和一次划分只能根据一个标准这两个方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438934.html

上一篇:吴超:安全科学方系列133:类比研究方法
下一篇: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135:比较安全学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收藏 IP: 119.39.118.*| 热度|

0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2 14: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