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K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MK

博文

和李小文先生的最后一次学术互动

已有 5238 次阅读 2015-1-18 00:5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014年11月24日晚,我给李小文先生发了一个短信息,内容如下:


小文先生:

   我研究花园口决口问题十年以上了,在博文《调查黄河流量》 2012-3-17 01:33 中已披露了关键进展。只差结论即死亡人数被夸大了近一万倍未说出口。原来想给畋作材料。她不回来,我想明年抗战70周年发表作为对先父的纪念。前天有人从美国给我发信息,要我将数据交给他写史诗。虽说学术是天下公器,但我十年心血算别人成绩似乎不甘。近期发表,则可能不十分完善。敬请垂教。

                                                                          小鸥

   写这条短信息的原因,正如其中所言,是一位现居美国的中国作家在科学网上给我的信息。这位朋友大概是读了我的博文《调查黄河流量》。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1888&do=blog&quickforward=1&id=548554


   在那篇博文中,我写道:

    我多次到过花园口,这次目的是到黄河水利委员会花园口水文站查找历年黄河水文资料,主要是1938年6月及其前后的黄河流量及流速。到了花园口水文站,被告知,花园口站的水文纪录1945才开始。我知道陕县站自1917年起就有流量记录了,所以,这次(2012年3月12日)回郑,我到黄河水利委员会查询陕县站的资料。

    费了不少周折,终于如愿。令我高兴的是,黄河水利委员会所存档案表明,我对1938年6月份的黄河流量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这样小的流量根本不可能造成大量人口的死亡。 

   我在《调查黄河流量》中写道:在有关资料完备后,我将写出一篇高水平(结论与通常人们所知相差极大)的地理学(与历史学有交叉)的学术性博文(民科们常如此自许)。

     在给小文先生的短信息中,我提到原想给女儿作研究材料。如果她有兴趣,利用遥感长项,可以对这项研究进行更为精确的、更有历史深度的叙述。现在,从美国来短信息的朋友可以从我的博文中撷取资料了。如果仅仅是作文学研究的话,我想这已经够了。

   发过信息后,没有收到小文先生的回复。他是智者,不会对我这项研究的价值缺乏正确判断。一时没有回复,可能另有考虑。果然,几天后,我看到了他来我的博客访问的记录。证明他可能准备想得更清楚些再回答我。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他身体不适,又不想在比较重要的问题上率而操觚。没想到时间不长阴阳永隔,再也听不到他的具体意见了。

附件一:黄河两次决口流量与死亡人数文献记录的矛盾对比表

水体名称

决口时间

决口方式

决口地点

流量

死亡人数

黄河

·1922

自然决口

河南、山东等省

2万秒米(测量时间为当年八月十日)

一万八千三百零五人

黄河

1938

人为掘堤(按规划执行之军事工程)

河南郑州

一千二百八十秒米(测量时间为当年68日)

89万余人

资料来源:1,《黄河水利史述要》2,《黄河逐日流量》

 

附件二:美国来电内容:

姚先生,您好!

冒昧打攪。

我叫鄭某(未征得来电者同意,姑隐其名),作家,25年前因某事件牽涉去國,現居美國華盛頓遠郊。我正在寫作一部關於抗戰的多卷本長篇史詩,在花園口問題上與您持相同見解。秘密的核心在於陝縣站記錄中386月的流量。無論您過去是否讀過我的作品,希望您能幫助我,因我不能回去親自查閱。從其他相關數據,我已推算出花園口大致流量,但仍然需要陝縣站6月流量確證。如您能賜教,請致(略去地址)感激之至!(落款)









深切缅怀李小文院士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1888-860450.html

上一篇:李小文先生去世的原因
下一篇:有关“礼义廉耻”给李小文先生的留言
收藏 IP: 60.247.41.*| 热度|

8 白图格吉扎布 蔡小宁 赵美娣 武夷山 陈楷翰 田青 苗元华 Majorit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0: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