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清华简真伪问题,原来并不是问题,而是一些人炒作的成的一个问题。前面已经说过,质疑者没有一个是简牍研究的专家。十多年过去了,清华简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得到学界的一致认可。不过,现在既然又有人产生怀疑,对以往作一点回顾和澄清也有必要。
上文提到的北京大学房德邻教授和中国社科院姜广辉研究员的质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懂考古学,所以主要从内容来进行质疑。从内容来考察,也是出土文献辨伪常用的方法。 我们前文也针对这一方面进行了一些辨析。下面,我们从清华简所用文字的角度略谈一谈。
尤明庆教授的文章引用李守奎教授的话,指出清华简中”部分文字明显有三晋文字的特点“。尤教授据此说:”《系年》中混杂有三晋文字,或许书写者未能找到相应的楚文字。” 这是一个误解。守奎教授的意思是说,清华简中的部分文字受到三晋文字写法的影响,这说明抄写所用底本可能来自三晋地区。再说,现在战国文字的工具书很多,不存在找不到“相应楚文字”问题。
说到清华简的文字,有一个我亲身经历的学术场景,很有意思,对理解这一问题也有帮助。李学勤先生在《光明日报》上对《保训》所作的释文中,有一个词的释读让我不解,就是《保训》第三简上的“前人”,李先生将其误释为“前夗”。这个字的写法太特别了,让李先生这样的古文字专家一时也难以识别,你说,一般人如何能够认出来,写出来呢?大家都知道,“人”字的写法一般是,一撇加一捺。可清华简上的这个“人”字的“撇”不是向外撇,而是向里拐,搞得像是“夗”字的半拉。在前面说到的清华大学讨论《保训》的会场上,被李学勤先生从吉林大学请来的,专攻楚文字的李守奎教授(现在调到清华了)指出,这个字是楚文字中“人”字的特殊写法。守奎还指出,第四简合文“小人”的“人”字写法相似。这一辨识太高明了,我听到后,大为佩服。会议间隙由此向守奎教授致意,并询问他的情况。不意他反问我:“姚老师,你不认识我了吗?”真的记不得了,我的记性不好是出名的。守奎接着说:“你当年鼓励我考博,还送我一本书。”这我才想起来,原来是东北师大的老朋友。当年我不被允许答辩,90年到93年,共滞留在学校三年,守奎是我们系的硕士生,住一个楼,我们博士生住四层,他们住三层,我常下去和他们谈学业。三十多年了,当年的小青涩成长为著名的楚文字专家。真令人感慨!会后,我在新浪博客上写过一篇《清华园里遇故人》,纪念与老朋友的重逢。现在新浪博客不能看了。如果有谁想看这篇小文,我可以想法子下载。
清华简《保训》简·请注意:第三简及第四简圈出部分,分别是“人”和“小人(合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9: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