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校对本人即将出版的一部《诗经》论文集书稿,看到一篇文章中引用有荀子《成相篇》第四章中的一段话,涉及古代的政治伦理,其内容如下:
君法明,论有常,表仪既设民知方。进退有律,莫得贵贱,孰私王?【杨倞注:进人退人,皆以法律,贵贱各以其才,孰有私佞于王乎?】
大意是说:国家应法制清明,朝议端正。为上者树立楷模,使人民行有依据。擢拔或黜退官员,要有规矩。臣下的地位高低,由其才能和贡献来决定,哪有谄媚君主得位的道理呢 ?
毛泽东主席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作为战国晚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和法家的祖师,荀子其人其书,就是毛主席所说“这一份珍贵的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的诡异之处在于,即使毛主席这样的英明领袖,在革命实践中也会有与理论脱节的时候。文化大革命中流行全国的“三忠于、四无限”活动,就反映了这一点。毛主席本人对此有所反思。他在天安门城楼上和美国记者爱德加·斯诺谈话的时候,面对广场上欢庆跳跃、高呼万岁的人群,对斯诺说:“这不是很讨嫌吗?”当时,听到文件传达,我很愕然。读了历史书,才知道,再英明的君主,也会有“治命”与“乱命”之别。这就是《成相篇》强调制度重要性的缘由所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0: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