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K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MK

博文

西安学术会议与学术讲座

已有 4739 次阅读 2017-9-28 22:3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会议期间和楚辞文献专家黄灵庚教授谈话·张勇风博士摄

在陕西文物保护专修学院教学楼前·张勇风博士摄


讲座中,讲解内容为文物图像与中国戏剧史·张勇风博士摄


      2017年9月23-24日,我到陕西师范大学参加了“第二届汉代文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会议上,我发表的论文题目是《<张家山汉简>与两汉“史书”考略》。我被安排在大会开幕式之后的大会发言。这表示对我的重视,部分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所谓资格到了。大会发言每人20分钟,可前面两位有点超时,主持人不好意思地要求我和后面的两位发言人将发言时间控制在15分钟之内,我表示只用13分钟即可。

      这13分钟的发言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声明我的单位应该写成山西师范大学,因为我现在担任了山西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该校是我这次学术活动的赞助单位。我说明,这是贯彻契约精神,而契约精神是当代中国社会所缺乏的。

   第二是对前面两位发言人,即我的两位师兄李炳海教授和赵敏俐教授的发言作扼要分析并加以称赞。大师兄李炳海教授的文章题目是《<鲁诗>创始人申培学<诗>任职及生卒年蠡测》。这是一篇涉及《诗经》学史的学术论文。“鲁诗”是汉代“三家诗”,即三家《诗经》“今文 ”学派中的一家。我指出,这篇论文题目似乎比较小,但所涉问题重要。论文作者在常见文献中勾稽材料,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在学术方法及治学态度上值得我们学习。

   我很早就注意到汉高祖刘邦的“同父少弟”,后来被封为楚元王的刘交,曾与申培在秦代同学于荀子的学生浮丘伯门下。重新在炳海师兄的文章中读到这条材料,引起我思考为什么刘邦的弟弟能够跑到外地读书,只能解释为其家中有足够的经济支撑。这对研究刘邦的早期经历是有意义的。由于要掌控时间,在发言时没有提到这些。

    赵敏俐教授比我小三岁,但入杨师门下比我早。我们在东北师大上学时,只在学校交叉了半年,他于1987年底获得博士学位。敏俐教授是“第一届汉代文学与文化学术会议”的发起者和召集人。我们俩对这一课题有长期的互动和共同的认识。他在会上发表的论文题目是《如何认识先秦文献的汉代传承及其价值》。这篇文章充分肯定了汉代对先秦文献的整理,并阐发其意义。

   第三个发言内容才是对我自己论文的介绍。在介绍论文时,我首先表示这篇文章写得不很好。我把这样的文章拿出来,主要是文章选题本身有价值,存在的问题在于没把该写的一些东西写出来。我扼要地在大会上把应当写进文章的内容进行了口头发表。这篇文章是在我的博文《汉元帝善“史书”考》的基础上写成的。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把其意义从博文的立意扩展出来。在发言中,我简要介绍了这篇文章的最初写作动机,即对《史记·项羽本纪》的思考。发言的这一部分在一定程度 弥补了论文本身的不足。

   25日,我应陕西文物保护专修学院负责人孙秉君先生之邀到该校进行讲座。题目是《文物图像与中国戏剧史》。对象是刚入校的新生。我讲得很投入,同学们听得也比较认真。讲座酬金很少,但我不以为意。我对经办人说,一分钱没有我也愿意来讲。2009年,我曾与中山大学康保成教授及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的车文明教授、延保全教授一起,到西安考察韩城宋墓的出土文物。其中的杂剧演出图可以称为21世纪最为重要的戏曲文物的发现。孙秉君先生当时是考古队的队长,他对我们的考察进行了充分的合作,对此我一直感念在心。另一方面,讲座是有意义的社会服务,我乐意做这方面的工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1888-1078229.html

上一篇:指导艺术考古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一点印记
下一篇:中国早期书写与文献学术研讨会(2017年·北京香山饭店)
收藏 IP: 60.247.41.*| 热度|

6 尤明庆 魏焱明 宁利中 刘建彬 陈智文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6: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