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林沄:考古教学之我见——从夏商周考古说起

已有 4467 次阅读 2015-3-18 09:35 |个人分类:科学书摘|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林沄,男,1939年生,1962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本科毕业,1965年吉林大学甲骨文金文专业研究生毕业。1973年至今在吉林大学任教。教授,商周考古、东北考古、古文字学方向的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社联副主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考古学评议组成员。从事商周考古、东北考古、古文字学方向的教学和研究。

吉林大学考古专业本科生的商周考古这门课,最初安排是由姚孝遂先生开设的。为此学校还曾委派他到安阳小屯工地进修。而由我主讲这门课是从 1976年 6月开始,是在易县燕下都实习工地为吉林大学考古专业第二届工农兵学员( 75级)讲的。从 1978年起,一般都是在每年下半学期,给二年级学生开商周考古课。内容实际上都从二里头文化讲起。1979年出版北大编的《商周考古》讲义也正是从二里头文化讲起的。我担任的这门本科生课,到1985年改由许伟讲了,后来许伟调到北京工作,仍由我担任。一直到1993年,是给92级本科生讲的。后由王立新、井中伟依次接过去。大概是在许伟主讲期间改名为夏商周考古的。

绿松石牌饰(偃师二里头84ⅥM11∶7)

据传,邹衡先生说,没到殷墟发掘过的人是不能讲商周考古的。所以,我这个只到殷墟参观过几次、又很缺乏田野考古实践经验的人,实在是很不够资格的教师。不过,在当时吉林大学考古专业缺乏师资的情况下,我也只有硬着头皮把这门课一直顶了十几年,使它有了一个初步的框架。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田野考古和学术研究的飞速发展,北大编的教材很快就落后了。起初一直在等北大编新的教材,但迟迟没有音信,就下了自编教材的决心。

我觉得,考古教学之所以要有教材,有两方面基本原因。一是考古遗存必须要有形象的展示,单靠语言和文字是无法使学生切实掌握的。即使现在授课大量使用PowerPoint,学生只记笔记,没有教材在手,还是不能准确掌握遗存的形象特征。因此,好的教材必须有大量照片和线图作为学生学习时的必要参考。二是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决非课堂讲授所能穷尽。教材应该成为使学生能具有一定知识面的基本自学材料和随时可以备查的图典。现在终于出版的这本夏商周考古教材能不能在这两方面起到作用,有待时日的检验。

我在教学实践中感到,迄今为止,由于中国考古界在考古学史和考古学理论方法方面的学科建设还不成熟,在世界考古学方面还没有准备好师资队伍,中国考古学的分段课程仍在一段时间中承担着这样的任务:即使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了解,什么是考古学?什么是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怎样通过考古遗存了解历史?因而,实际上起着最基本的主干课的作用。但是,随着主讲教师成年累月在每一分段学习和研究的逐步深入,往往会有扩充讲授内容、增加授课学时的要求。这实际上与当前形势要求学生在科技考古方面掌握新的知识,考古、博物馆、文化遗产学三个专业的学生应该互相掌握基础知识,在总体学时安排上是有矛盾的。所以,我觉得要讲好像夏商周考古这样的中国考古学分段课程,决不能走不断增加讲授内容、延长讲课时间的路子,而应该走把握重点、少讲精讲的路子

安阳殷墟小屯甲十二基址的仿建

什么是重点?我认为就是重大发现和主要收获。中国考古学的各分段,每一分段大概可以选 20个左右的重大发现,要求学生掌握。这大体上是属于“死记硬背”的。当然,重大发现是因时而易的,可以不断替补。教材上没来得及写进去的,应该随时增加补充教材。主要收获,则应该是主讲教师本人的心得体会。

一方面是应该抓住每一时段特有的遗存现象。比如,夏商周考古中建筑,就应该突出讲新石器时代所没有的宫殿遗存,不仅要讲规模、平面布局,而且应该细讲散水、磉墩等特有遗迹。夏商周考古中墓葬,就应该突出讲有墓道的大型土坑木椁墓,应该细讲如何发现腰坑,如何寻找器物坑等特有遗迹。

另一方面,则是用典型例子来讲解地层学、类型学、文化因素分析法等方法在夏商周考古中应用的成就,和主讲者在研究中的特有心得,如本书中提出的和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有所不同的所谓“国族文化”。

第三方面则是选取该分段考古学研究中,从分析考古资料理解历史面貌的实际例子。例如,人牲和人殉所反映的社会历史。


枣阳九连墩楚墓与车马坑全景

这样,就不局限于死记硬背现成的考古研究结论,而使他们日后不管到哪个地区工作,都会有用得到的考古知识和研究方法,而且在和教师进行互动的讨论式学习过程中,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夏商周考古学》这本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自然会反映井中伟、王立新和我在夏商周考古的重大发现和主要研究成果上的看法,而且反映我们在夏商周考古范围内的特有感悟。但这些只能作为使用这本教材的主讲教师可参考的意见,而究竟怎样在这一时段的考古中把握重点,少讲精讲,是和各校实际及主讲者本人的学识和见解有密切的关系,是需要每个主讲者认真研究和思考的。

(林沄,2013年 1月 28日)

本文由刘四旦摘编井中伟、王立新编著《夏商周考古学》一书。《夏商周考古学》是吉林大学边疆考古中心编写的夏商周考古学教材。所涉及的考古遗存的年代范围约相当于传统王朝断代史中的夏、商、周三代。绝对年代大致从公元前19世纪至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从地域范围看,本课程研究对象不仅包括中原地区的新砦期、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殷墟文化、西周文化、东周列国文化,而且也包括周边地区同时期诸考古学文化。

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转载请留言或联系:(010)64000159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875246.html

上一篇:求解食品安全 │ 水产品安全
下一篇:干扰素-γ释放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有多大?
收藏 IP: 221.123.18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23: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