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绕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xgwzu 道行无喜退无忧,舒卷如云得自由。

博文

【转帖】献身科学,为了祖国荣誉

已有 2790 次阅读 2009-10-4 14:01 |个人分类:分享|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董石麟:奥运工程中的“中国声音”
    
    
人物风采:董石麟,1932年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兼空间结构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空间结构科研和教学,科研成果运用在国内外的重大工程,如首都体育馆、国家大剧院、马里国家议会大厦等。
    
  
1968年,气势恢弘的首都体育馆在北京白石桥畔竣工,在我国空间结构领域,它是一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代建筑。
    
    
当时,我花了两个礼拜的时间,才为首体做好网架屋盖结构的计算。条件有限,主要靠手算。要是放到现在,借助计算机,这样的任务大概只要两三小时就能完成。
    
    
首体是当时我们国家建筑中跨度最大的网架结构,也就是从这里起步,我们逐渐成为空间结构的大国,现在我们国家正向空间结构强国迈进。在目前全世界所建造的34种空间结构中,中国已经具备了33种,剩下的一种叫“索穹顶”的空间结构,现在只有美国能够娴熟运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他们的体育馆采用的就是这种结构。在技术上,我们已基本掌握了这种结构,不过在实际应用方面还需要等待机会。
    
    
观看北京奥运是令人激动的时刻,因为电视里播放的不少奥运场馆我都曾参与其中的建设。关于鸟巢的认证会,我就参加了六七次,在重大工程的国际合作中发出了“中国声音”。
    
    
水立方建设期间,我带领着浙江大学的一支小分队,前后一年时间,为水立方做了部分结构分析工作。其中,球结点的受力复杂,澳方无力承担,都是由我们提供分析公式。另一个有意思的插曲是,某个建模方案,澳方用了一天才完成,我的一名博士生只用8分钟就完成了任务。

刘克峰:把浙江学生送上哈佛讲坛
    
    
人物风采:刘克峰,1965年生,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浙江大学光彪讲座教授、数学中心主任。他证明了马里诺—瓦发猜想等多个世界难题,在微分几何、拓扑、数学物理等方向取得大量国际一流的原始创新成就。2004年获得华人数学界最高奖晨兴数学金奖。
    

  
1988年,我接到了哈佛大学数学系的博士生申请表格,发信人竟是数学大师丘成桐!原来,中科院数学所分管研究生的副所长王启明,把我的硕士论文寄给了丘老师。丘老师爱才,亲自发来了“海外来鸿”。
    
    
受到恩师的影响,我不仅以科学研究为乐,更以培养人才为己任。2003年3月受聘担任浙大数学中心执行主任时,我就对同事说:“我们的学生要到国际舞台上去比拼!”
    
    
在我的推动下,浙大数学中心创建了丘成桐数学英才班,到各个中学去选拔人才。6年来,我们举办了几十个大型国际学术活动,吸引大批世界一流的大师来浙大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菲尔茨奖获得者威腾,沃尔夫奖获得者霍金,诺贝尔奖获得者格罗斯、霍夫特,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已故数学大师陈省身曾多次到浙大数学中心和数学系访问,并题词:“浙江数学,领导全国!”
    
    
足以告慰大师的是,数学中心破格录取的博士生徐浩,解决了世界著名的法伯猜想,有一篇论文被《美国科学院会刊》(PNAS)采用,这是建国后中国高校第一次在该刊物上发表数学论文。如今,我们的毕业生被美国哈佛、哥伦比亚等名校聘为助理教授或博士后,尤其是徐浩去了哈佛担任教职。这在中国高校的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彭淑牖:三次当选“国外院士”
    
    人物风采:彭淑牖,1932年出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获得何梁何利奖,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在整个普通外科的临床实践中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被誉为“难肝癌”的攻克者,至今每年仍施行大手术200多台。
    
  
2004年,美国外科学院授予我荣誉院士称号。那年开始,他们每次年会都邀请我参加。在主席台第一排就座的,只有我一个中国人。
    
    
2006年,英国苏格兰皇家外科学院授予我荣誉院士称号,这是中国大陆的外科医生首次获此殊荣。不过最让我开心的是,我代表中国医生在英国皇家外科学院会场,两天内对高级医师作了4场内容不同的学术报告,得到国际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今年,我又迎来惊喜:当选为欧洲外科学院荣誉院士,再次创造“中国大陆的唯一”。我的一本英文著作《肝尾叶切除术》由国际知名出版社出版,是国际上第一部此类专著。我把它作为国庆60周年的献礼。
    
    
骨子里不乏傲慢的欧洲人,为什么要把这样的荣誉给一个中国医生?我想是因为我的两项原创医学技术:一是“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成功解决了胰腺手术后“胰漏”的世界难题;二是“多功能手术解剖器与刮吸手术解剖法”,成本比国外同类器械便宜上百倍,作用却更胜一筹。
    
    
被誉为“肝胆外科之父”的法国人Bismuth看到手术录像后,觉得有些难以置信,去年春天他来到杭州,看了我们的三台手术,并亲自参与其中。两个月后,他在纽约宣传推广我们的方法,因为中国人“用最简单的方法,最有效地解决了外科手术中的世界难题”。
    
    
有趣的是,我最重要的发明、646篇论文中相当大一部分都是在60岁之后才诞生的。几十年对于外科手术“完美方案”的找寻,终于得到了灵感的“喷发”。


来源:http://www.ncku1897.net/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206-259645.html

上一篇:【转帖】香港中文大学教员队伍
下一篇:【转帖】Harvard University 至2009年9月底发表的SCI一区论文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05: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