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绕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xgwzu 道行无喜退无忧,舒卷如云得自由。

博文

绩效工资制能给高校带来什么? 精选

已有 18341 次阅读 2012-6-7 15:18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高校, 绩效工资

从前有只羊,它一天干10个小时的活。有一天它的主人告诉它,你好好干吧,多干活有奖励,于是它照做了。
接下来的每个月,它的主人把它身上的羊毛剪了三分之一,年底到了,还给它织了件毛衣,然后告诉它:喏,这是你的奖励,恭喜你,继续努力吧!
羊很生气,把它的故事写成童话,起了个名字叫:绩效工资(performance related pay,简称PRP)。
实行绩效工资制,能给高校带来什么?
首先我们来看看绩效工资的构成。以某高校最新出台的员工工资结构为例,它包含以下部分:
1、基本工资。其中包括:
(1)岗位工资
(2)薪级工资
2、按规定保留的改革性补贴。主要指住房公积金。
3、绩效工资。其中主要包括:
(1)基础性绩效工资
(2)奖励性绩效工资。其中又包括:
(2-1)校内津贴:基础津贴+绩效津贴。基础津贴部分采取“一岗一薪”制。
(2-2)教学科研奖励:比方说,按业绩分,1000元/分。
其次我们来看看绩效工资的关键。实行绩效工资,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关键是定岗定级。定岗定级难度很大,因为影响因素太复杂。定岗定级基本上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定“外岗”,即针对国发工资部分的定岗和定级,各地高校的教育主管部门都已经要求大家这么做了;第二个层面是定“内岗”,即针对校发工资部分的定岗和定级,各地各高校内部也都开始这么做了。不论是哪个层面的定岗定级,难度都在于“标准”二字。根据什么样的标准来定岗和定级,确实令人煞费苦心。对于高校这样一个特殊社会组织来说,承担的职能有几块,包括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教师的职责也因此包括了教学、科研和服务等,部分教师还承担了管理的职责。要给每一位教师定岗定级,标准制定的科学合理与否就至关重要。是以教学为主导,还是以科研为主导,教学、科研兼顾?抑或其它?一旦分寸把握不好,就会误导一阵子。
比方说,某高校在所拟定的校内岗位聘任办法中,规定一级岗教授的聘任条件单选项是“上一个聘期内任现职以来,主持国家级教学科研项目2项……”。“上一个聘期内”是指前一轮聘期的三年,比如说某人被聘为二级岗;而“任现职以来”是指从某人获得正教授职务那年开始到现在为止,可以是一年、二年、三年,老教授可以是十年八年,等等。任职时间少于等于三年的当然与“上一个聘期内”概念不抵触,反正就是指过去的三年内;而要是任职时间大于三年的,“任现职以来”就完全覆盖了“上一个聘期内”的概念。这当中的一个“且”字,很厉害,暗藏“杀机”,也就是说,不管你怎么样,正教授要聘一级岗,过去的三年内你得拿出2个正儿八经的国家级项目来瞧瞧,否则就免谈!三年内拿两个,我个人觉得是比较困难的,估计很多高校的正教授们也不会觉得太容易,哪怕是在985、211。
在这个案例中,有几个需要提醒注意的问题是:
(1)教授们三年以前的贡献是不是就这样一笔勾销了?
(2)除了项目和奖励,就真的没有其它东西可以衡量一个教授的水平,尤其是他(她)的累积贡献了吗?难道只有项目和奖励,才是真金白银,才是大学教授们的真正价值吗?
(3)人文社会科学的教授拿国家级项目可不那么容易,指标既少,竞争又烈,规矩还多,要在三年内拿两个有点天方夜谭吧?
(4)在获取各种资源极度不公平的年代,那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事教学工作,从事育人工作,从事点点滴滴本职工作,既不善于“伪装”也不善于“包装”的教授们该怎么办?让他们提早退休?
(5)在权力面前,谁来制约这里面的贪欲?教学科研的重要岗位是面向教授们,还是面向院长、处长们?
(6)绩效工资不是计件工资,也不是计时工资。以数量代替质量,以急功近利代替累功积劳,大学还能按下一张平静的桌椅吗?还能可持续地产出学问吗?
这些问题,也许带有共性,是高校制定绩效工资政策需要关注的。这个制度设定得好,可以给高校带来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可以促成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和生机勃勃的学术生态。如果设定得不好,就会造成广大教职员工离心离德,挫伤大多数人的积极性,学校可持续发展就会面临严重困境。如果设定不好,还有一个很要害的问题,就是造成各种功利思想的泛滥。打个比方说,孩子因画画而获得了一朵小红花作为奖励,随后主动画的画就比以前少了。孩子会想,没有奖励为什么还要画画呢?
图片等参考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1092533.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206-579623.html

上一篇:一篇CNS论文相当于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
下一篇:能不能给中国高校10年的清净?
收藏 IP: 218.75.16.*| 热度|

45 曹聪 吴飞鹏 谢强 蒋敏强 逄焕东 孙宝玺 梁建华 孔梅 李永丹 朱志敏 常华进 吕洪波 翟远征 赵美娣 李汝资 张忠 张骥 刘桂锋 王鹰 马红孺 牛登科 马仁锋 刘立明 肖振亚 彭长根 邹谋炎 杨海涛 林中祥 王枫 薛海斌 雷能忠 刘广明 王涛 刘凡丰 郭战胜 吕乃基 邵明飞 吴锦宇 徐耀 fansg kencqpoll wangbobo hao songshu123 ltom4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