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jtgrea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jtgreat

博文

刻舟求剑你懂吗?

已有 3910 次阅读 2018-10-10 14:22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旧文新发,读蒲亨建《鄙人的文学评论》有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93688-1140044.html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氏春秋.察今》

 

闲翻杂志的时候 “刻舟求剑”四个字赫然入目。与狐假虎威、画蛇添足这些成语的形象直白不同,刻舟求剑颇显晦涩。高中语文课上学过《察今》,其中有这则寓言。语文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当然是总结寓意。语文老师给出的标准寓意是“讽刺不知晓现实世界会不断发展变化,以机械固定的方式思考和行事,不知变通”。似乎扯来扯去还扯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了。当时就隐约觉得语文老师给出的寓意犹如隔靴搔痒,不得要领。如今再次邂逅这则成语,一定要探出个究竟!

 

《察今》在讲完刻舟求剑这则寓言之后又讲道“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表明其讲故事的目的在于支持“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的观点。语文老师恐怕就是根据这种行文逻辑来总结刻舟求剑之寓意的。但是想要表达什么和实际上表达了什么是两回事。从这个角度讲,关于作品,作者并不比读者了解更多。还是应该从寓言本身来探究它的寓意。

 

语文老师说楚国佬的愚蠢在于不知解决问题的方法必须随客观条件而发展变化,这一批评是否切中肯綮呢?要评价这一论断可以从至少三个层面入手。一是事实层面,即楚国佬是否如聪明的语文老师所言不知道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以及是否不懂得方法应随条件而变化。二是观点层面,即是否知道了方法会随条件变化就聪明了,就能使捞剑问题迎刃而解。换句话说即便他楚国佬傻,你语文老师就一定聪明吗?三是方法论层面,楚国佬暂时没捞到剑不假,但按照他的行为逻辑有没有可能最终捞到剑呢?楚国佬虽然在捞剑这件事上没语文老师聪明,但是否干起某些大事来能甩语文老师几个物种呢?

 

先说事实。既然楚国佬坐船过江,那么就不可能不知道船在行,否则就得用梦游来解释。然而正如聪明的语文老师所言,楚国佬显然不知道剑不行,否则就不会异地捞剑了。他为什么不知道这么浅显的道理? 可能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楚国佬曾经观察到飞鸟拉屎,鸟屎在下落的同时也是往前飞的。尽管在事实层面语文老师没犯什么实质性错误,但是楚国佬的行为也并非一定毫无道理。

 

再说观点。语文老师的三段论是:【大前提】方法可能随条件而改变;【小前提】条件改变了;【结论】方法可能得变,【等价结论一】老办法可能不行了,【等价结论二】其他方法可能行。车轱辘话说三遍,就是不告诉你怎么解决问题,真看不出聪明在哪儿!语文老师不服气了,亮出杀手锏:“我一眼就看出了剑打哪儿掉就该打哪儿捞的真理,这就是我比楚国佬聪明的地方!”哎,既然是您一眼就看出了剑的位置没有“发展变化”,那干嘛非要扯“世界是发展变化的”这种骇人听闻却离题万里的哲学虎皮作大旗呢?既然语文老师的智力优越感来自于她能一眼看出来而楚国佬不行,那么刻舟求剑的寓意就应该是讽刺哪些不能一眼看出另一些人一眼就看出的事实的人。按照这种逻辑,猪可以嘲笑人的愚蠢。因为人居然看不出母猪的性感。

 

最后说说方法论。语文老师的方法论是什么?她没有方法论,因为她聪明到一眼就看出了答案,根本就不需要方法。楚国佬的方法论是什么呢?这得从他的行为中寻找线索。楚国佬刻舟的目的是从所刻的位置捞剑,他也确实这么做了。这表明他认为剑相对于刻痕的位置是不随其他条件改变而变化的。明白了这一点就明白了楚国佬的方法论,那就是在千变万化的客观条件中寻找一个不变的参考点。楚国佬的信仰是一旦找到了那个不变的东西,任你客观条件怎么变,问题都能解决。而聪明的语文老师的信仰是客观条件一变,老方法就不灵了。前者是建设性、积极、能够解决问题的,而后者是放任、消极、令人困惑的。前者为了找到规律,必然要承担试错的风险,而后者虽然能大概率地不犯错误但却自绝于真知。想想历代科学家所苦苦寻觅的科学规律吧,不正是瞬息万变背后那颗亘古不变的不动点吗?楚国佬的思维方式竟然与近代以来的科学信仰不谋而合!我不禁惊呼:“楚国佬,你穿越了!”

 

然而可悲的是楚国佬无端做了两千多年国人笑柄,没有人知道他的思维其实是最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他见到剑掉入水中不是如庸众般条件反射地跳船捞剑,而是独辟蹊径想要找出一个更安全更体面的方法找回剑。他灵光乍现般地想到要找一个不动点作为捞剑的依据,并且很有想象力地刻舟。他的错误——如果算是错误的话——仅仅在于他的试验失败了。可以说楚国佬有成为一代伟大科学家的潜质,他大胆地提出了一个猜想,尽管很快就被现实无情反驳了。脑洞大开的推演是,如果楚国佬沿着寻找不动点的思路试验下去,说不定能发现后来由伟大的伽利略所发现的惯性定律,并且捎带着提出流体阻力的概念呢。楚国佬很伟大,他已经走在了寻求不动点的正确道路上,他的失败只是暂时的。他应得的不应该是嘲笑,而是礼赞!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刻舟求剑的寓意不是劝人顺时权变,而是抓住不变应对万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4131-1140063.html

上一篇:立场不同有什么可争的!——也谈“感谢贫穷”
下一篇:充电桩的计量困境
收藏 IP: 60.30.243.*| 热度|

6 郑永军 李斐 朱晓刚 李曙 李宏翰 puhj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3: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