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鹏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peng1

博文

如何实现光学超分辨(二) 精选

已有 24756 次阅读 2012-5-22 15:32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style, 光学, 如何

如何实现光学超分辨(二)

席鹏著

 

第二章: STED--You jump, I jump

    在上一章,我们讲到一次不能分辨。Stefan Hell就在想,那么,是不是可以通过两步的方法来实现分辨?

    这个问题如果用通俗的语言描述,就是,如果你有一根粗笔,怎么能够用它画细线?

    你可能会想到,买块橡皮。先画个粗的,再擦去两边的多余部分,自然就是细线了。没错,STED用的就是这个原理。

    STED,全名是Stimulated Emission Depletion,受激辐射光淬灭。请看下图:

    这幅图是一幅典型的STED系统结构示意图。在右上角,有一副能级图。其中,你看到红色的箭头和黄色的箭头了吗?

    如果看到了,说明这两个箭头是很好"分辨"的,对不对?

    好,接下来稍加科普一下这个图的意义:绿箭头代表粒子被激发从低能级S0到高能级S1,然后粒子会弛豫到亚稳态---高能级的最低点。接下来粒子会在这抽根烟,休息一下。好吧,现在已经禁烟了,所以他没抽烟,只是喝了个下午茶。这个时间短到几个纳秒。这个短暂的快乐时光被叫做粒子的寿命(lifetime)。然后粒子选择不再高帅富S1,回到屌丝阶层S0。(苏轼曰:吾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这大概是绝大多数电子的选择。跳下来的时候它们会降落在S0能级的不同高处,并形成一定的分布。这个分布我们可以用发射光谱来描述其统计特性。

    上图是一幅某染料ATTO647N的激发光谱(蓝色曲线)与发射光谱(红色曲线)。可见,粒子辐射跃迁从620nm-850nm均有可能,在670nm处几率最大。

    这就是现实。

    "这样不好,"有一个同学突然站起来说,"看着不整齐"。他,就是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补充说:"大家都看过《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了吗?最感人的,不就是You jump, I jump吗?"

    "如果Rose遇到了Jack,那么他俩会一起跳,不分你我。"这句话,让Titanic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得了奥斯卡小金人,也让相信小爱同学预言的Chaels Townes, A. Prokhorov 及N. Basov得了诺贝尔奖。后来发明的激光Laser,其中的SE就是受激辐射。正因为这整齐划一的一跃,使得激光成为功率最强的光。

[注:诺贝尔奖委员会有时候是十分无厘头的,比如爱因斯坦竟未因他的广义狭义相对论、受激辐射等获得诺贝尔奖。反倒是一个光电效应获奖了。惊人相似的不公正待遇还有激光的发明人Theodore Maiman,教科书里第一人,一直未得诺奖。]

    回到超分辨的问题,当年还是个博士后的Stefan Hell躺在宿舍里,突然灵光一闪:"X,我可以把受激辐射和自发辐射分开!"

    当然,笔者无从考证Stefan当年是否用了国骂,但是此时此刻的激动心情,可能只有这样方能表达。

    咱们再回到刚才那个黄箭头和红箭头。如果绿色箭头引发的荧光现象的最小PSF是绿色的圆圈半径,这时候如果给它套上一个红色橡皮擦(粒子做受激辐射波长相同),不久剩下为数不多、居于中间的荧光了吗?缩小点扩展函数,这不就是超分辨吗?

    接下来的实验就非常简单了:选一种合适的荧光物质,按顺序先给激发脉冲(2ps左右),等它跃迁上去了马上给一个受激辐射波长的脉冲(250ps左右),然后用二向色镜区分受激辐射跟自发辐射,探测过来的自发辐射信号。受激辐射越大(橡皮擦得干净),剩下的PSF越小,也就是分辨率越高。这个就是Pulsed STED.当然,如果你觉得时间控制太麻烦,其实可以都给连续信号,因为反正二向色镜能区分,只不过擦得没那么干净罢了。这个就是CW STED。

 对仪器方面的补充说明:要想STED,先做Confocal。顺着635nm,DC1将激发光通过物镜照到样品上;从样品回来的荧光信号透过DC1,到达APD被探测。移动物体,实现三维共聚焦成像。 接下来STED。利用一个位相片实现光位相调制,最终在焦点处形成环形光分布。放上样品,成像,STED实现。



--------华丽的分割线------

写到这里的时候,笔者刚好有一篇文章在Opt. Express刊出,内容是关于如何用一小片塑料或纸片,用共聚焦扫描显微就能在透明的样品(细胞、组织切片都行)实现和DIC一样震撼的位相浮雕成像的。同时,告诫大家不要将打印纸含在嘴上,有剧毒致癌物----我们实验发现,从三无小饭馆来的餐巾纸荧光极强,打印纸荧光也不弱
链接:
http://www.opticsinfobase.org/oe/abstract.cfm?uri=oe-20-13-1410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99502-573771.html

上一篇:如何实现光学超分辨(一)
下一篇:科学网博客需要更方便用户
收藏 IP: 124.205.77.*| 热度|

26 路鑫超 梁建华 孙志伟 牛钢 陈明 文双春 廖宝剑 刘玉杰 张雯霓 吕喆 李灿 苏德辰 王晓峰 林涛 李泳 王庆 李超 赵宇 王云才 杨新铁 zxstrom chengdong0421 wuhuike bluesky1224 yusd1m zhig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5: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