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文明之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ww1380 这里是21世纪的精神家园,不但播种着梦想,也在耕耘着希望。

博文

信息文明之光(6):关于精神现象的系统哲学反思

已有 2975 次阅读 2010-11-20 16:43 |个人分类: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精神, 生命, 系统哲学, 信息机制, 精神现象

                    
                      信息文明之光(6):关于精神现象的系统哲学反思                           
 
                                                                        作者 杨文祥                           
        
 
        如果说人类是一种有智慧、有灵魂的精神属性的存在,那么,人类所置身其中的宇宙无疑就是一个与这一有智慧、有灵魂的精神存在“血肉相连”,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在基本结构层次上同构的巨系统。就是说,人类的智慧不会是孤立地自发于人类自身,而必然缘自于所置身其中的宇宙及其具体的生存环境。从因果关系的角度上看,既没有无因之果,也不可能有无果之因。
 
        万物同源,世间万物无不如此。
 
        世间万物的不同与区别,不在于其基本结构,而在于其表层结构。表层结构的不同,决定了表达形式和表现形态的千差万别。从理论上应该说,这种区别不仅仅是那些物质形态方面的差别,也应该包括各种精神形态方面的差别。正是这些差别,决定了不同物种的生命形态之间不仅无法在生物层次上进行有效的跨种群交叉繁衍,更不可能在意识和精神层次上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这样,在无法与世间万物进行有效沟通,对非人属性的存在并不全面和深入的了解的情况下,我们既不能贸然宣称“无机世界”没有生命,也不能轻率地断言其他生命形态没有意识和灵魂,尽管它们不可能具有人类这样高度发达的精神世界。或许更为准确的表述应该是这样:“从系统哲学的角度上看,目前被我们称作‘无机物’的物质形态,应该是我们人类所置身其中的宏观宇宙系统这一生命巨系统的微观的和相对静态的存在形态,而各种非人的生命现象也都自有其尚不为我们人类所知的信息机制和精神形态”。
 
        正因为如此,在人类文明史上,有古今中外为数众多的思想文化大家深信自然是有生命,有灵魂的。不过,在封闭的学术环境下走出来的一代又一代“无神论知识分子”的眼睛里,这些思想文化大师无疑都是“唯心主义”的愚氓。
 
        总之,在系统哲学的理论视域里,大自然和宇宙不仅是有生命的,也应该是有精神的,否则就无从生成有生命有灵魂的人类。不承认这一点,就未得系统哲学其门而入,更不可能深谙其中的精髓。即使那些在系统哲学领域颇有成就的学者,如果难以接受这一点,那么,他的学说就不可能是真正的系统哲学,至多不过是张冠李戴,把系统哲学的名词生搬硬套在传统哲学上,为哲学古董穿上了符合21世纪时尚的新装。
 
 
主要参考文献:
 
1.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杨文祥著;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85784.html

上一篇:感悟与哲思(2):读博一悟
下一篇:感悟与哲思(3):发现问题是成功的起点
收藏 IP: 221.192.238.*| 热度|

3 杨学祥 赫英 杨华磊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6: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