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文明之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ww1380 这里是21世纪的精神家园,不但播种着梦想,也在耕耘着希望。

博文

对影响因子和同行评议的反思——也谈学术评价与检验真理的标准 精选

已有 9347 次阅读 2014-8-9 23:06 |个人分类:各抒己见(Airing Our views)|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术评价, 影响因子, 同行评议, 杨文祥, 真理检验标准

对影响因子和同行评议的反思

——也谈学术评价与检验真理的标准

 

杨文祥

 

 

学术评价,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评价方式一般有“影响因子评价”和“同行评议”两种。

关于这两种学术评价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内,本文所关注的是其局限性方面。

科技论文和科学著作是作为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成果而出现的。

科学研究是人类的一种开创性的,在未知领域所进行的探索。这样,只有具有相当学术造诣,学有专长且有志于科学研究的人才有可能进入这一领域。科学研究的具体学科和具体专业领域众多,即使某一领域的学术大家,也不可能一通百通,无所不知。

这样,科学创新成果的专业性、前沿性和超越性越强,就越不容易找得到能够理解和鉴别这一超前性成果的学术同行

这就是说,能够满足影响因子评价系统各项指标要求的科技论文,只能是那种能够为大多数科技界同行所理解、所接受,并因此而被同行纷纷引用的中等偏上水平的科技成果。可是那些具有较强超前性和超越性的科学创新成果,则绝不会具有这种一呼百应的所谓的轰动效应。因此,虽然不能说这种影响因子评价系统鼓励平庸,但它在貌似公平、公正、科学的情况之下,“合情合理又合法”地扼杀超越性创新成果的客观效果却是不容否认的

同行评议除了具有与上述影响因子评价同样的局限之外,另有其更为复杂的干扰性因素。

同行评议中如果有同行专家“不幸”被赋予了一定的官员身份而成为“学官”时,那么,他对学术评价所把握的尺度就不再是纯学术性的了。各国无一例外的学术潜规则——或曰“国家利益”,或曰“政治正确”,或者干脆就是对官场上“功名利禄”的功利性考量,往往就“自然而然”构成了这些“学官”作出其学术评价的前提。如果这种“学官”在此基础之上,更借助“学官”之“官威”垄断学术资源,明里暗里地搞任人唯亲的话,那么,他就在事实上成为唯我独尊的“学霸”。如果我们各科技领域都为大大小小的“学霸”所一手遮天,那么我们面临的就不再仅仅是学术评价能否科学、客观和公正的问题了,而是进一步升级到现行科技管理体制必须要改革的问题了

 

这就是说,科技期刊和科学论文的影响因子也好,同行评议也罢,尽管在学术评价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一旦面对多数专家和同行无法理解的超越性创新成果,“影响因子”和“同行评议”这类学术评价的工具和手段就立刻走向了自己的反面,转变为否定科学创新和扼杀创新的屠刀

 

因此,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的最高标准和最高权威都是实践——让大自然的运行实际和人类的社会历史实践对人类认知的正确与否作出最终的判断。

 

 

参见:

1.杨学祥《发论文不是科研终点: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一文的阅读评论  

 [2]杨文祥  2014-8-9 08:22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818144

 

2.杨文祥《名刊迷信的背后》   2010-11-1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84966.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87217.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818381.html

上一篇:拜读钟炳《踏莎行 看足球世杯赛有感》感怀
下一篇:《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三十七 (补充版)
收藏 IP: 222.222.150.*| 热度|

13 曹聪 罗德海 钟炳 路子显 黄永义 孙学军 杨学祥 檀成龙 韦玉程 王亚非 蔡庆华 shenlu br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7: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