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n56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yn568 分享领导力、管理、科技教育、生活相关的文章。

博文

你的问题在于书读得不多,而想得太多! 精选

已有 10505 次阅读 2014-2-6 21:4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近几天在科学网上直言不畏地指出现今研究生教育出现的问题,言语之间不乏有善意的挖苦。遭到一片谩骂,骂我是垃圾;是研究生群体中的败类;口出狂言,令人反感;自以为是;不适合做研究,只适合读书;得了便宜还卖乖……,不知道有没有人想到教育部去告状,要取消我的硕士学位?

不知曾在哪本书看到“你的问题在于书读得不多,而想得太多”这句话,我引用在此,用来形容这些好高骛远者。

我大四下学期成了准上研究生时,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好像是上海大学出版的,这是一本介绍研究生如何做科研的书籍,书中介绍了如何读文献,如何选题,如何提出自己的科研课题等一系列问题。等我上了研究生,开始基本照这本书介绍的方法去读文献,但很快发现许多文献看不懂,别说能看出论文的破绽(我现在有时不用做实验就能看出某些论文在美化数据,美化曲线),我开始疑惑……。

后来我开始读科学家的传记,如钱学森,钱伟长,《为了人类心智的荣耀》(这是一本数学家传记),《爱因斯坦传》等。爱因斯坦毕业时找工作都成问题,只好“屈身”于专利局七年,然而,他这份“养老院式”的工作为他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他自学了《黎曼几何》,《张量分析》等基础理论知识,为他日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等爱因斯坦飞黄腾达之时,他却建议年轻科学家不要去高校工作,因为这里需要应付考核,没有时间累积,没有自由时间思考问题。我慢慢改变了,少读论文,回到本科阶段养成的习惯,多读经典书籍。

我上一篇博文说我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除说出了自己的亲身体会外,还引用冯元桢先生,程代展老师,《科学研究的艺术》(这是一本无论科学家还是技术工人都值得一读的书籍,网上可以下载)等的观点来证明我的观点。值得一提的是冯元桢先生,他著有《血液循环》,《活组织的力学特性》,《生物力学—运动、流动、应力和生长》,《连续介质力学导论》多本优秀的专著,冯先生在这些书籍中多次告诫读者要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不要因基础知识简单,人人皆知而掉以轻心,施于学生最好的训练,莫过于将最基本的原理教给他们,现今浩瀚的科技文献里没有几篇能超出最基础,最成熟的基础知识。科学网上那些谩骂我的“科学家”大概没人敢站出来说他的科研成就超越了冯先生。

有人质疑我招聘研究生面试的问题,说人家不懂“焓”概念又怎么了?问你高中知识你记得不?这是非常好反驳的问题。学过的知识记不得很正常,但这位应聘者做过数控机床热力学研究,却不懂热力学基本概念。当时我还安慰这位应聘者,概念记不得没关系,翻翻书就知道,我又问他做这个课题时有没学过热力学,他居然说没学过。冯元桢先生在他的《活组织的力学特性》一书中批评过这种概念不清楚去做研究的现象。摘抄如下面一段:

当我着手对人类声音给以概略分析时,我发现自己对何为声音的精确概念不甚了解,于是,在剑桥大学所读过的三年中,我收集了从书本上能收集的与此有关的所有资料……,……,我们何等经常地遇到过对某种事物的精确概念不甚了解的局面,又何等经常地把模糊概念原原本本保留下来!

我毕业后不久,曾到一年产值过百亿的公司面试,他们的技术老大问我火车转向原理,我回答了他,他说:“我告诉你,火车转弯靠离心力,你这个都不懂”,我和他辩起来,最后闹得不欢而散。这位技术老大是不是连离心力的概念都没搞清楚?

有人会问,按你的逻辑,研究生阶段大家不做研究拿着书读就行了,请看我之前写的拙文:

《不同学历阶段的读书与研究时间分配》http://bbs.sciencenet.cn/blog-485553-690981.html

明天上班了,近期不再写博文,以其惹来一堆潜水者的谩骂不如把时间用来学习、工作、陪孩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85553-765114.html

上一篇:如果你的研究很先进,不妨另找出路
下一篇:无聊再仿真
收藏 IP: 112.93.88.*| 热度|

15 蒋永华 文克玲 余国志 吕洪波 孙学军 张成岗 葛素红 吴浩宇 彭真明 梅志平 王恪铭 杨金波 王林平 Halloo Xuexing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7: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