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代史 蒋廷黻著,徐卫东编,中华书局 2016
果然未出预料被编辑的小花招给骗了,居然还做了空白处理(在部分敏感词处以空格代替),本以为是为了出版顺利,现在看多半是个黑心商人的噱头。想起来八十年代时电影院放没有多少观众的影片时常常挂起招牌少儿禁入或者少儿不易,当然很快这招法就不灵了。
书做的很厚,但内容不多,拉了一些附录凑数。不过,细数起来,还真的没有读过系统讲解近代史的书,不算在学校课堂上的教科书只接收过零星的知识,或片断或解读或某一侧面。这书是依照个讲稿写就的,史料基本没有,讨论也很简短,真的只是一部简史。不过对像我这样读书不认真的人,梳理一下时间线,也就算是个收获。
成书很早,写在1937年,因而现在看来没有多少新鲜观点,容量也不够,作为了解身处那个时候对近代史的观点,增加一个视角,倒算是一种帮助吧。用语当然是有区别的了,比如工业革命是用机械来描述的,但没有明显的歧义。应该找一下谁送的这本书,以后这人推荐的书籍不看便是了。
在引言中讨论传统农耕文化向近代国家转型时举了三个例子:俄罗斯、日本、土耳其。俄和日作为转型成功的例子这都是定论了,但土耳其还是第一次听到,那段历史也没有听说过,或许是后来未坚持,或许是转型不成功,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代表了土耳其曾拥有过世界上一段朝气蓬勃的历史阶段,也怪不得现在总有些牛气冲天。
全书从禁烟开始叙述的。越禁越多,不知是体制的原因还是腐败的原因,但鸦片战争的失败并未唤醒国民。西方也有坐而论道者,甚至那些哲学家都可算做清流般的人物,包括讲理想的知识分子都应该是有脊梁的人,也就是有坚持不跟风有主见不盲从有理性讲逻辑的人,为什么没有听说这些人误国的例子呢?但在东方历史上清流却常常有清流误国的故事,而且都是高举道德大旗的人。历史上最鲜明的例子就是明末了,推倒了会搞钱的魏忠贤(会为自己搞也会为国家搞),弄死了袁崇焕,最后也就是个三年五载的就把崇祯弄上吊了,据说李自成抄这些人家的时候谁都不少。书中讲在清末的时头脑清醒主要西渐的郭嵩涛就得到清流的一副对子“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文字好道德亦好,可惜救不了国。凡事有不同意见并不见得是坏事,只要凡事无掣肘,基本上就不是啥好事儿,因为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一定会有不同的结果,如果是想做就可以做,那基本上就是事情之外的因素在干扰,比如张居正。但正视自己永远是难以企及的目标,特别是认识到自己在周围环境中的位置,需要超人的智慧。因而一定会产生诸多不同的意见,但如何保持意见的客观性,坚持选择正确的道路,则是另一个智慧与幸运的事情。
书中谈到曾国藩就像“乡下那个务正业的小农民,他和小农民一样,一生一世,不作苟且的事情,他知道文章学问道德功业都只有汗血才能换得来,正如小农民知道要得一粒一颗的稻麦都非出汗不可”。这样来描述曾国藩的“呆笨”的坚毅恪守性格还蛮新鲜的。
李鸿章当年就提出了放弃章句小楷之积习,而把科学工程悬为终生鹄的。唉,想想现在的某些说法。但李鸿章最牛的地方是一直对日本报有清醒的认识,认为损害东方根本利益的只能是日本,而且日本必有野心,所以他一直心心念的就是如何防住日本。
书中还在以讹传讹的讲颐和园和海军经费的事儿,看来黑老太太的事儿不是发生在当下的呀。另有一个小故事是当年彭玉麟计划满载桐油木柴到日本洋面去实施火攻,多亏没有成行。我印象中(读高阳的书得来的)彭玉麟还是湘军中的儒将呀,说明那时对外部的世界真的缺乏细致的研究。
同治光绪年间,对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认识就都清醒的了,包括对外资的引入以及利用国际社会的矛盾与共识获得最大利益,不要总讲我们与他们,而应该是我与他、他、他、还有他。
伊犁冲突的细节也与我过去的印象也不一致,增加了视野。为什么国与国就是不讲理不论情益呢?没有哪个国家是想帮你的,都是在为了自己的利益。人与人之间讲法也讲道德,为什么到了国家层面就不讲道德,甚至连法有时也不讲了呢?或许是因为无法官、无中心了、无顶层权力了?
对康有为的评价极高。引进技术以夷制夷,这是一个救国方案;拳团运动是另一个救国文案。而康有为是提出事后看来最佳的救国方案,那就是变更政治制度。可惜康有为还只是个书生,不懂政治,坐而论道是把好手,具体操办起来便不行了,很快便上演了出逃的戏码,而且后来的名声也不佳,好像是有招摇撞骗的传说。参照系可以选苏联解体后的盖达尔,上台前,天天在台下时崇尚自由经济,那讲的头头是道,又有顶层设计又有微操细节。而后突然有一天官拜俄罗斯(代)总理,立马开始实施那心中的理想经济体制,结果半年就告失败,后来好像还回光返照了一次,还是无疾而终。对照系可以是南北战争的林肯,明明白白是解放黑奴的战争,却从来不谈过黑奴问题,最著名的272个字的葛底斯堡演讲就是一例。现实中的策略不是利益最大化的策略,而是损失最小化的策略。
整个书过于简单,思想性也一般,如果只是普通一本书也罢了,被吹的山响,结果反倒是让人有些失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21: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