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gplan0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ggplan07

博文

有趣的哲学,读“不朽哲学家咖啡馆”

已有 1662 次阅读 2023-1-23 09:57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不朽哲学家咖啡馆(女孩与哲学家的通信),(德)“诺拉”和维托利奥,胡蔚译,三联出版社2022

呵呵,恰巧是在年终岁尾,读了这本书。书在即将结束的时候写到,年终似乎给人一个印象,好像时间的港湾中出现了强大的断裂和某种突然的转变,而河水依然平缓地流动,这就是区别。我们时间概念的获得是通过个体以及社会且恰恰不是时间本身,其实每一天都是相同的,即使突然烟火绽放,但是时间本身永远都一如既往地从容流淌。特别的想起那些跨年演讲,骂一句那些赚黑心钱的臭商人,哈。

看了书名,你或许是理解是一位哲学家通过书信的方式在为一个小女孩解答哲学问题,坐在高高椅背的凳子上的大胡子老头,洋洋得意的为那个爬伏在他的膝上圆脸的萌萌的饱有好奇心的小姑娘指点迷津。哈哈,还真的不是,确实是在解答小女生的问题,不过却经常要透过小女生的问题和意见来做出结论、平息争端。

书虚构了一个小女生“诺拉”与作者的通信(虽然在版权页还是标注了是作者之一,但我还是给打了引号,认为这只是个“娜姐”,哈)。以通信作为一种文字形式,想起来里尔克那个谈给年轻诗人的十封信,不过那十封信好像是真的。而后在情节中虚构了一个混穿的场景,主场景是一个咖啡馆,过去的那些哲学家们纷纷回来不停的争论,包括听从“诺拉”在信中的解释,以及解答她的困惑。

混穿以苏格拉底开始,以柏拉图结束。各路大神纷至沓来,还出现了孔子,老子和伊斯兰教的人物,基本上到了康德黑格尔这一代,谈到了韦伯但没有维特根斯坦萨特等后期的人物。

本想总结出来这些哲学大佬们都是在讨论什么样的问题,梳理出一个哲学脉落,但是我失败了,我觉得他们说的都对,即使是对立的两面,所以只是知道了一些说法,而没有结论性的知识,哈。书中一些基本的描述附在后面了。

哲学只会带来混乱,哲学内部的矛盾本身就已经不可忍受。科学(特别是物理学)基本上都是有一个共识的,研究过的有结论的内容是不会被改变的,后来者是不需要重新去阅读那些经典的,而光滑流畅的教科书之类的书籍便可以很容易的得到(甚至比前人更完整的)知识。而哲学却总是有不同的题目和不同的角度,因而不得不去读经典。社会科学好像都有这种特点(比如国学)。不知是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的原因还是发展迅速的原因 。哲学的这种属性不知是不是像神学,神学的一个特点就是有很多流派,吵来吵去的。

哲学真的没有用,摩登时代所显示的上世纪对技术的反思,有用吗,没有!技术反而是越来越多,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波西米亚团体也是几近消亡,空余满大街的精酿啤酒。唯一有用的到是在女性主义运动中。我阅读的哲学对我的生活有指导性意义吗,没有意义,只是为了读懂其他的书,就是那个用知识解释知识。或许,你会说,哲学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

哲学总是像一个在讨论边界的学问,或者说无法确定边界、无法制定规则。比如时速80是超速,那么81刚刚过一点,该不该罚款?又制定了一个加10%,也就是88,那么89该不该罚,如果说只差这一点,那么每个数都只会比前面差那一点点。哲学就是这样,在我们的理解的范围内视为正常的可接受的事情,到了哲学那里,简单(有时复杂)的一外延就得了不可解的问题(维特根斯坦),或者惊世骇俗的结论,或者反噬自己的咬尾蛇。比如欧氏几何的公理是平行线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由对其否定产生了非欧几何(线外一点可有多条平行线或不存在平行线),由此推断出世上没有公理,这种推断会不会是莽撞的,数学上没有公理就得到这个世上没有公理?

哲学讨论的是人与神、人与物、人与人,那么男与女之间算是什么?是哲学的一部分还是颠覆了哲学。还有个体与家庭是不是哲学讨论的对象,比如中国就比较注重家庭。家庭、社会、文化,孰重孰轻,孰先孰后?

读哲学理论时通常是种感觉:缘起一个极普通极简单的问题,叙述的清晰准确,而后慢慢推演,最后却会演绎出一个十分惊人甚至荒谬的结论。就像说,三角形的三个高会交于同一点,如此神奇的结果只来自几何学极为简单的那几个假设,而那几个假设是相当合理的。(这个例子来自爱因斯坦,虽然我们并不觉得交于一点的三个高有什么神奇)。

哲学没有什么用,但会让你不再偏执;会怀疑所有但并不会摧毁一切;会安心当下但却会积极向上;会约束自我但却包容与宽恕别人。难以想象在我这个岁数,为了充实而开始阅读哲学,自豪和鄙视的感觉同时存在。

这是本普及类读物,对于多数人来讲,可能是过于浅显了些,但还是弄得我头错脑胀的,我在想,我推荐的那些科普的书,是不是对很多人来说,也是这种感觉,一个非专业领域里的人描述可能是不准确的,而一个专业领域内的人可能会常常忘记那些很多知识垒起的基础,只采撷那耀眼的皇冠上的明珠,闪烁是夺目的,可理解却是很困难的。哈,只能是民科的热情罢了。所以再一次告诫自己,不要在不懂的领域批评或建议,甚至自己(以为)懂的领域也少讲话。

整个书的翻译还是蛮不错的,体现了十分认真的态度。哈,我想起来好早的一本混穿网络小说“史上第一混乱”,好多历史人物穿回来,秦始皇汉高祖水浒一百单八将都跑回来打成一锅粥。

 

附后:

苏格拉底:有一位女性朋友狄奥提玛,是她启发苏格拉底获得了一个重要的哲学发现。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我们都是影子。因为我们是生物,我们便是某种影子,生物这个词儿出自拉丁文的创造,我们是被创造出来的。因为我们是能够认识上帝的,所以我们是最高等动物。可以分成两部分,一半是精神,得以认识上帝,感受到喜悦等,另一半是现象世界的肉体。再者都是来自一个理念,我们生存依赖的肉体是一个理念,上帝的气息是另一个理念。问题是如果这样讲来,理念不是我自己的,而是事先就存在的,而后被上帝灌给我的。

亚里士多德:留短胡、嘴唇线条清晰有力、额头高高隆起。

笛卡尔:有的时候,上帝是为了真理之故而设下骗局。理念发生在我们的意识中,我们的意识又与物质世界不同,前者是思想之物,后者是广延之物(与那个女性伦理学的套是不是有关系?)因为将意识命名为物是不妥当的。而情感、思想、痛苦也与可以测量的物理之物和身体之物完全不同。痛苦并不是物质的,失去意识的人不知道痛苦,同样的,还有幻肢疼痛。人们可以看到心脏,但感受却看不到。柏拉图将理念独立于身体和意识(?)

卢梭:一个看上去敏感,很容易热泪盈眶,很脆弱的样子。生活到处是急流和深渊,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难以跨越。好像是有癫痫,还将孩子送到了孤儿院。

康德:小个子男人。主体性便是真理经过理性通往信仰的道路。梦境与现实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梦境是幻想和思想的世界,再者混合在一起会出现一些来自内心的东西。现实在我们看来是现象世界:科学、历史和语言都是如此。但是我们是否就真的了解整个世界呢,我们对于上帝一无所知,但是,他还是在那里。(什么叫现象世界,字面意思是什么)

奥古斯丁:一个戴着主教礼帽的先生。为了克服偏见,必须有一点怀疑精神,但万事都能被质疑吗,至少有一件事情是不能被质疑的,即质疑这件事本身。(笛卡尔反驳到,质疑是工具,而不是目的,所以我思故我在。真理不存在,这句话本身就是存在真理的。)

黑格尔,嘴角下垂,鼻子很大,目光深邃。

克尔恺郭尔,身材瘦削柔弱,几乎带点儿女孩子气。

费希亚,有暴力倾向。历史无法改变,同样的历史也是无法改变的。

为什么一个国家里的人不相互残杀,这是因为他们害怕惩罚。当他们犯罪时,只有当惩罚奏效时,这种恐惧才会存在。

所有人都想要权力,想要发生影响,只不过有些人利用武器执行他们的权力,有些用金钱执行他们的权力,还有一部分人用语言,也就是知识分子,用语言来执行权力。

法律当然有可能不公正,但是,国家不需要人民奴隶般的畏惧,而是需要人民认可法律是我们自由的表达,而我们的自由是来自责任和自律。

韦伯:这个可怕的世纪已经告诉我们,完善的智性是如何与最可怕的罪行携手而行的。

康德说,奴隶制源于理性,这是完全错误的,实践理性禁止奴隶制,实践理性正是人权的基础。

韦伯说,为了达到某种经济目标,将人的生产力加以制度性的使用,为什么是非理性的,也许是因为奴隶懒惰,当然,这也取决于情况的不同,我完全可以设想用奴隶制更有效率的情形。

康德,对你而言,理智显然意味着达到某种目标的手段,但是在我看来,也在于评价目标的合理性。实践理性意味着,你的行为是将包括你与他人在内的人类作为目标的。这种情况在奴隶制下是不存在的。伦理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并没有其他目的。人们行为处事符合伦理,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尊重,而是为了死后去天堂。道德行为是无条件的,是一个绝对律令。

韦伯,这个绝对律令是无条件的,在我们否认绝对存在的时代很难接受,但你说的对,如果没有绝对,也就没有道德。

韦伯,我是个社会学家,也就是说,我的研究对象不是“什么是真理”,面是“什么是人们认可的真理”。你和你的前辈认为,理性是正面的,是属于道德范畴,不是被道德所排斥,而我却认为,理性仅在某些领域内发生影响。真理是社会环境的一种功能。权力先于真理(得天下者得人心,哈)。

海德格尔(一身阿勒曼地区农民的打扮)自从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人们认为技术上的智性就是理性。当我们周围的一切都被施以技术的魔法,最初的思考便不复存在了。

如果康德将所有伦理问题,比如分辨善恶,当为理性,认为信仰是与生倶来的,或者是信仰是独立的,灵魂又为何重要呢,灵魂仅是用来享受快乐和体验悲伤的吗?伦理难道不也会通往信仰吗,绝对律令如果不是来自上帝,又来自何方?绝对律令一定是产生于人类产生之前的某个时刻,也许这个绝对律令是上帝的一部分,如果人们承认绝对之物,那是不是就是人们有信仰了,信仰难道不是产生与信仰之前的吗?宗教与信仰在西方是一坨巨大的文化屎,所以他们对信仰的描述会比我们的描述泛泛的多,比如智慧都有信仰的影子。三位一体还是哲学中的一个话题,这到是过去不知道的。

东亚的经济腾飞值得研究,特别是韩日在均财富的问题上做的好,也没见其腾飞的过程挫伤其积极性。他们好像都有财阀。但三十年的时间基本上摧毁了一个几千年的文化。

我们创造了新的事物,拓展了存在的大千世界,存在是固定的吗,不是,完全不是,通过我们的手工和机械制造,我们拓展了世界的存在之物。特别的,诗人和艺术家创造的新事物并不总是有质料的。比如戏剧中的人物,尤其那些并没有完成的戏剧中的人物,完成的还可以在四处巡演的过程中获得自由,而未完成的作品却只能在半成品中,甚至在作者的意识中,更加没有自由。陀螺中的点,在快速移动中是不是静止的,空间和时间是统一了,运动与静止也统一了。

如果进化论是正确的,动物有没有灵魂?若是没有,灵魂是如何进化的。

缪斯和道德女神,都是女性的神。

人与电脑:人类和电脑从起源来看是明显不同的,人是上创造的,而电脑是人创造的。人类的问题来自于对于知识的渴望,电脑的问题来自程序,它们只能回答问题;人是可以社会学到什么是有生命的。

万物皆在变化中,时间是唯一的力量,让美好的时光永远留住,这是人们努力想实现的美好幻象。而人只能在空间和时间的限定中生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6855-1373111.html

上一篇:真的就是本简史:中国近代史,蒋廷黻著
下一篇:读书202208 也不知是我退步了,还是读书进步了,最近感觉读书的好文章越来越多了。
收藏 IP: 36.48.103.*| 热度|

1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7: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