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期的主题是清末新政。
从清末新政与明治维新谈起,傅佛果访谈
由四个部分组成:教育、新政与明治维新;明治人看明治维新;汉文化圈与文化中心的位移;翻译与民族性的形成。分析了当时中日的差异,其实我们大量的知识 是来自日本的,当然少量的作品也曾流向过日本。虽然这个过程由于方便,因为日文中有大量的汉字,直接拿过来便是了,但也说明了当时翻译界还是滞后于日本的。
福泽谕吉说,没有自我认同,或者说自我认同缺席,就是我们,我们的文化。
访谈石川祯浩:从梁启超到中国共产主义。
石川祯浩清瘦、安静,是中共党史的权威,曾在北大留学。看那意思,这人是新出了一本中共党史的书。
“成为世界潮流的一部分,并随这股世界潮流,克服中国旧有的问题,是李大钊这一代缔造共产学的主要原因 ”。
“社会主义是当时最有魅力的思想”。
“李大钊陈独秀这一批人教养与知识基础都是儒学儒家的为民服务救济天下,他们以儒家思考为基础,最后达到了社会以主义的思想”。
“长期以来,国共两党都将梁启超视为了对立面”。
“李汉俊就是个聪明的人,对马克思主义把握很好。聪明的人往往更有魅力,陈独秀就是一个比较有魅力的人”。
第一次听说有这么大名气的人物,还远在李大钊,陈独秀之上,还以为是李大钊的别名,惭愧。这人是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地址的提供者。
百度:李汉俊(1890年~1927年12月17日),湖北潜江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早年留学日本,接受马克思主义。回国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大力推进建党工作,为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做出了卓越贡献。1922年回武汉组织学生、工人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被反动军阀杀害,年仅37岁。
被遗忘的启蒙:黄克武教授访谈
研究中国近代思想需从清朝中期入手;严复的翻译本质上是一种创造;追求国家富强的同时不压抑个体自由;五四的道路
儒学宪政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儿,说是前些年争议比较大的,这里也是认为跑偏了。
对梁启超和严复的评价,要记住,梁启超在台湾经常被人称为任公。
女哲学家为何如此之少?珀皮诺
哲学经济学数学物理和工程学(可作为对比的是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科学)女性教员人数格外稀少,共同特征为这些学科都认为才华是通向成功的必要条件,如果说其他学科承认持之以恒和勤奋努力 可以将研究者引向事业的顶峰。
模范诗人:马雅可夫斯基
“你看吧/羡慕吧/我是/苏联的公民”。一边是必须尊敬,一边是公开蔑视。在两股极端 绳索的交缠下,很少有人去注意作为一个人和一位诗人的马雅可夫斯基对后世的影响。
“我的灵魂中没有一茎白发/它里面也没有老人的温情和憔悴/我以喉咙的力量撼动了世界/走上前来,奇伟英俊,二十二岁”。
他在36岁自杀。(一个死于35岁的人,在后人的记忆中,在生命的每一个时间点都看起来是35岁去世的人,本雅明改写海曼)
建筑与苏联想象:译自汉弗莱,估计是俄罗斯的文章。
文章讨论了苏联成立初期的集体宿舍的问题:
“意识形态不只存在于语言形式,它了现在物质结构中。苏联相信建筑具有重塑人的力量。”
“建筑的运作方式象一个棱镜,观念的投射因建筑而偏斜,但也并非偏往随机的方向。”
“为苏维埃公民提供的住房分配政策虽然表面上宣称进步与平等,实际上它不仅仅是试图将工人们整合进一个社区,更是一种阴暗的政治操控”。
“1930年年代建立 起来的这种居住制度从而变成了一种很系统的统治技术。当然,一个父亲形象的国家是不会承认这一点的。”
“它是一所学校,教导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自己做斗争,如何培养同志友情。”
“这种强烈的集体性所带有的黑暗面,则是它加诸人们身上向它屈服的力量”。
我也住过集体宿舍,好种筒子楼,将过去的学生宿舍隔成两间儿,但感受并不强烈,或许是学者挖掘出来的奇谈怪论以充论文数量。
主题文章读来一般,反倒是随笔读来蛮有趣味。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10: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