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街角社会,副标题: 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社会结构,(美)威廉,黄育馥译,商务印书馆 1994-10
这是好早的一本书,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选了这本书,算是社会学的一部书,以美国一个意大利聚集区为对象,做的一个社会学调查的书。
那时(1940年)的社会学调查还很平实,注意素材,一手的资料,理论朴实,没有那么多不知所云的“时髦的废话”。
翻译的也很平和,估计是没有机器翻译的缘故,所以外语的功底都很扎实的人才敢出来翻译,相应的中文的能力也都不错,不似现在这样,什么阿猫阿狗的都出来翻译,好处是我们多读了很多的东西,译者的水平可能淹了原作的高尚,但终是让你有机会接触到了新鲜的东西,也蛮不错的。总的感觉,电视剧的翻译要好于文本的翻译,能力是向财富靠拢的。
至于书的内容没看出来好,或许在社会学上有地位,或许是评分的人只是最初那很小众的一群人,评分不低,但内容鲜有需要介绍的。年代过久了,社会学的内容经过近百年的变迁已经物似人非了,而这种方法论也被很大程度的发展了(包括质疑,不了解社会学,只是从前言和修订的内容上感觉到是在九十年代就要回答一些批评意见的,这又过了二三十年,估计又有一些发展的),所以就书主要的内容和方法很难迁移至现实生活了。
但有一些旁门的观点可以提醒我们思考,比如:
你所看到的社会是一个新闻社会,而一个社会事件成为新闻因为这个事件不同于普通的正常社会,而不走近(进),你是无法了解和认知一个真正的社会的,这也是社会学界为什么要做乡土调查工作的原因。
街头并不是一个充满暴力的街头,甚至是一个充满喜感的街头,比如保龄球会成为击败对手的舞台。通篇别说舞枪动炮了,连街头混殴的描述都没见到,现在社会都会一个法制的社会。
整个书是在描写街头青年,并不似导言所描述的那样描写一个近乎完备的社区社会,这部分青年应该构成社区的主要目光,但不会是社区的中坚力量,社区的中坚力量还是应该是中年有产阶层。但这里的研究方法或许可能为我们对现在街头小镇青年的了解提供一个范本,相似的内容估计不会太多。
待业青年还会是街头帮的沃土,只要有很高的就业率,就会抑制街头帮的形成。
我喜欢“教父”,所以选了这本书,但二者的差距太大了,我没有失落,只是再一次意识到文学创作与现实的关系,那种虚幻只是精神鸦片所构造成的少年世界。好在,我不需要在街头游荡。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