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们意识到可以通过比较人类与其他670余种灵长类的异同探索人性[1]起源。随后灵长类学发展迅速,成为跨越生物学和人类学的新兴研究领域。在国外院校,尤其是欧美日本国家的人类学系里基本上都开设了灵长类学课程,例如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等。它所阐述的生物学基本知识、概念、规律和研究方法,不仅是各专业学生继续学习专业课程和其他科学技术的基础,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内容。
我国是猿猴分布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有原猴类、猕猴类、叶猴类和长臂猿类等24个物种,具有发展灵长类学的良好自然条件。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也想了解关于人类近亲猿猴的知识。2002年中国科学院在北京首次承办了‘第19届国际灵长类学大会’,提出积极建立和发展中国灵长类学的方针。目前国内很多院校陆续推出了灵长类学课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笔者意识到国内缺乏相应参考资料的现状。缺乏有吸引力的教学参考资料,教师讲课就难以旁征博引;讲课内容也自然难以枝叶繁茂、丰满多姿。目前国内的灵长类书籍较少,虽然有几本不错的书,例如《金丝猴研究》(全国强和谢家骅著,2003),《中国白头叶猴》(黄乘明著,2002)等,但是这些书籍都是针对某一物种的研究集。笔者之前出版的《灵长类的社会进化》(张鹏和渡边邦夫著,2009)也是针对介绍了灵长类的社会生态,没有涉及其他灵长类学领域。目前国内仍缺乏一本综合介绍灵长类学的科普书籍。
《猴、猿、人--思考人性的起源》是国内第一本综合性介绍灵长类学的中文书籍,希望通过灵长类学者的全新视角,介绍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人性是如何形成的、有着什么进化意义等人类学关键问题。本书主要基于以下四个理论基础:一、人类是一种生物;二、人类性质是和其他生物一样在适应性进化中形成的;三、探讨人类特点需要先了解人类与其他灵长类的异同,四、研究灵长类进化适应原理可以帮助理解人类心理、行为和生物学的形成背景。书中分章节介绍人类的生物性、灵长类起源、生态、行为进化、社会进化、心理、智能、基因疾病、伦理与保护等前沿知识,讨论了人类与猿猴的进化关系,为读者提供从生物进化角度理解自身的思维方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10: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