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普讲座: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3)

已有 2440 次阅读 2015-11-19 07:18 |个人分类:环保呐喊|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环境保护, 讲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普讲座: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3) 

蒋高明


   (图)大家看看江南的水质,这是很有名的太湖。2007年蓝岛爆发,守着太湖水没水喝,取水口爆发了蓝岛污染,里面有蓝岛毒素,不适合饮用水。我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班有几个专业,我在山东大学上学,我们班有江苏、安徽、河南、陕西、山西和山东本土的,来自江苏的人都会唱个歌,我们都觉得挺好听,“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后来非常可惜,变成了蓝藻污染,当时不能喝了。这么多年,政府也很重视,花了很多钱,也请了清华的老师帮他们治理,说是“引长济太”,要引长江水,把它冲进海里就拉倒了呗,当时就干净了。我以为都治理好了,结果我前段时间在飞机上看了一个新闻,太湖的蓝藻并没有治理,又回来了。可见这个问题相当严重,污染源并没有切断。

   在陆地的淡水流域,污染以后会爆发以蓝藻为主的“水华”,水是绿色的。到了海里,物种变了,还是氮磷化物,但是以褐藻和裸甲藻为主,“赤潮”。赤潮污染在沿海养殖区也爆发得非常严重。全国近293个海水水质监测点严重污染的海域达到了2.9万平方公里。2.9万平方公里是什么概念?中国实际控制的海域是30万平方公里,我们整个海洋面积是300万平方公里,我们实际控制区的十分之一被赤潮污染。大家都比较喜欢吃海洋养殖的东西,尤其是海参之类的,但是在养殖这些物种的时候,就把饵料、重金属的一些激素扔在海里,再加上陆地来的污染物,使得我们的海洋近海污染非常严重。

   再看森林。森林生态系统也不容乐观,逐渐退化。原始老林很少了,可能咱们出门的时候,经常有商家打着口号“原始森林区旅游”,不要相信,其实中国已经没有原始森林了,原始森林是人迹罕至,人不能去的地方,都退化了,你能看到一片大的老林,一百年以上的,就已经不错了。严格来讲,非常少人为破坏的还有一些,东北天山山脉、西藏的东南部有一定,但是大部分都在退化。所以森林的退化是非常严重的。中国也非常重视造林,每年都在造,森林覆盖率也在提高,但是这种造林质量不高。比如前两天北京号召百万亩平原造林,当时我和一些专家也参加了论证,我说你百万造林造什么林,质量要考虑。结果看到好多杨树林、银杏林、雪松林,这些是不符合生态的东西,后边我还会讲。完全可以用生态的办法造一个生态林,这样能更好一些。

另外就是大树进城。大树进城这两年造成了乡村树木大面积破坏。上个月我在山东考察的时候,说要把农村的树木改造成城市的树木,多荒唐,杨、柳、榆、槐、椿是乡土树种,要把树砍了,造银杏,造雪松。有一些大树贩子把泰山上的树,油松都搬下来,偷下来,放到苗圃上去卖,这一棵树都得几十万。所以这也是一个利益链。我想我们北京还是有一些胸怀的,看城市发展是不是暴发户形象就看大树,如果大树都是一夜之间来的,就是暴发户形象,江南的一些城市,尤其是小城市特别多的大树进城,这个比较要叫停,这是明显对生态的一种破坏。连国有林场的枫树移到青岛,把我们老家的树移过去,大吊车都动用上了。

   另外,我们的草原。咱们的生态系统里草地面积占得非常大,41%的国土面积是草原,总的面积是60亿亩,比耕地多了3倍。其实人很少,估计现在也不太大,只有不到半亿人生活在60亿亩的广袤的草原上,才占全国人口的3.4%。但是这么大的面积并没有把这些人养好,而且造成了很大的生态退化。所以有段时间我们就建议国家,索性给他们直接发工资都行,退化以后再补偿是不合算的。比如内蒙古,整个畜牧业产值大概一百来亿,国家每年投资生态治理一百多个亿,所以好多钱治理的费用并没有进入到牧民那里,被层层截留。

   荒漠化。在北京周边就面临着这个问题,北边就是草原,内蒙古西部就是新疆,98.5%的荒漠化区域来自于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河北八省市。有一段时间,北京市面临着比较严重的沙尘暴污染,沙尘暴影响。荒漠化的原因也很复杂,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再叠加上短期的气候震荡,导致了干旱少雨这种天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936492.html

上一篇:为《寂静的春天》中译本而序:让春天不再寂静
下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普讲座: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4)
收藏 IP: 153.119.20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8: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