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芹菜5分钱一斤背后的问题是什么?
蒋高明
昨天在微信视频中看到这样一个镜头:山东德州某农户种植的几百亩芹菜面临销售巨大压力,价格一压再压,从每斤8分钱降低到3-5分钱,依然没有人来收购。该农民每亩芹菜的投入3000多元,如果以5分钱的价格售出,连收获的成本都不够,只好烂在地里。该种植大户仅种植和管护环节就赔进去180万元。面对拍客的镜头,种植主说寻死的心思都有了——因为种芹菜的钱是拿房子抵押从银行贷款的,是借亲戚的,是用了高利贷的。
这是继今年西瓜2毛钱一斤,桃3毛钱一斤,玉米7毛8分一斤,柑橘与火龙果遭遇积压之后,我国农产品遭遇的又一场低价风暴,风暴过后又将由大量的种植户破产。
关于山东、河南等地芹菜滞销的报道参见:http://www.hnscw.com.cn/html/schq/20151016/198.html
芹菜为什么那么便宜?背后的问题到底是什么?5分钱一斤的蔬菜反应了什么的问题?如何规避“菜贵一窝蜂”到“菜贱伤农”的恶性循环?
一是放任市场任资本逐利的必然苦果。资本是逐利的,借该农民高利贷,或从银行贷款都是要还的,但芹菜市场就那么大,农民一窝蜂地种植,必然造成严重的供大于求。市场严重饱和了,菜贩子就有了向种植户压低价格的各种理由,最终种植户倒霉。其实,在城市消费端,市民购买芹菜还是需要花1元多每斤的,中间巨大的差额是被市场盘剥了。
二是造成了各种严重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从镜头上看芹菜长势很好,可见菜农是精心管护的,尤其是水浇的很足。但这样的产品是普通的蔬菜,是使用了很多农药和化肥的,在质量上并不具体竞争力,没有卖出,只有给菜贩子,一旦菜贩子不要,就只能就地变垃圾,农民每亩花出去的3000多元成本中的一半多,即农资和灌溉用的水,白白变成垃圾,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无论如何这种完全放任市场的农业行为是有问题的,是不可持续的,是环境破坏性的,对菜农的打击也是致命型的。
三是菜贩子的贪心。菜贩子看到遍地种植的芹菜,他们心中是高兴的,因为他们掌握着主动权。菜贩子是以救世主的姿态开展卡车到菜地的,由不得你讲太多的价钱,你不卖,他会到别处。农民压价出售、赔本出售,稳赚不赔的是中间商,因为市民每天依然是要吃菜的。
四是各级政府好大喜功的错误导向。一些地方领导花在办公室的时间多,道听途说的多,拿耳朵当眼睛,下去调研也往往是走马观花,看到一些表面现象就开始决策。什么万亩园、百万亩田,一村一品、一镇一品,地理标志,绿色基地,某某大城市的菜篮子,名目很好,就是没有考虑到市场到底有多大,控制风险的能力有多大。一些政策导向更加重了农民尤其种植大户冒险的野心,遇到市场不好,栽跟头是迟早会发生的。早在15年前,笔者在张家口北部内蒙古南部,就目睹过菜农将1毛钱一斤的芹菜,愤怒抛洒在公路上的情景——因为当地政府号召他们种芹菜,结果遇到芹菜卖不出去。15年过去了,卖菜难从内蒙古南下山东,重复的都是一样的故事,且价位从1毛降低到3-5分钱,其中政府的导向难道没有问题么?
五是菜农没有充分考虑到市场风险,盲目扩大规模,最终遭遇市场冬天。看到别人发财心中就痒痒,不顾偿还债务的能力,借贷种草,决策时仅考虑利润,忽视了市场风险,忽视了资本贪婪逐利的一面,这种赌徒般种地心理在很多大户那里是普遍存在的,好不容易积累的财富可能因错种一茬菜、一季粮,错养几十圈猪,几百只羊或几万只鸡,就债台高筑,一辈子难以翻身。这样的教训全国上下比比皆是,但就是很少有人从中总结教训。
如何规避上述市场风险,显然政府的工作要到位,不能听人市场,要有科学的计划,是该到适度考虑计划经济的时候了,完全听人市场,任凭国内外市场打压农户,造成的最终结局是社会的不稳定,是政府公信力的下降。要提高质量,政府政策资金要鼓励优质产品生产,释放城市消费者的消费信心,避免浪费。如果蔬菜质量差,消费的少,加上种植的多,过剩就不可避免。对于种植户,一定要考虑风险,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不要当市场经济的牺牲品,同时以生产优质产品为突破口,与消费者实现直接对接,逐步远离风险。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8 12: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