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福建南靖土楼群纪游(图)

已有 7129 次阅读 2009-10-7 14:31 |个人分类:自然与社会|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蒋高明

        国庆节期间,在厦门参加中法环境会议。期间,会务组安排去福建土楼实地考察。早就听说福建土楼保留得很好,且于去年申报成功了世界文化遗产。今有机会到现场实地看,收获还是很大的。这里放几张图片供大家欣赏。游土楼给我印象较深的是:

        一是土楼之所以保存下来,是因为其远在深山,交通很不方便,加上当地客家人的保护意识强,得以保留到今天。最久的土楼据说有700年历史了。

        二是土楼的建筑材料是本地的红壤,加上就地的木材。夯实了1米多厚的土墙有非常稳固的特点,还能够保持温度,冬暖夏凉。深深佩服古人的智慧。相比之下,现在的建筑虽用料奢侈,但粗糙多了。

        三是申报成功世界遗产后,土楼从此出名了,然而人满为患,许多地方交通拥挤,显得很乱。政府和旅游公司可能赚了大钱,但土楼的真正主人只在自家院子里卖一些土特产,收入可能不大。但是,他们平静的生活被打乱了。

        四是能够用油画绘土楼的农家女很多,且技艺高超。当艺术也能够创造财富的时候,农民也是艺术家。因为,绘画毕竟比种地轻快,且来钱快。

        五是在张家祠堂,当年红卫兵小将的雕像不伦不类地雕刻在那里。据说,红卫兵像是连夜刻制的,张家人知道红卫兵要来破“四旧”,连夜挂上了毛主席像,再赶制红卫兵像当挡箭牌,张家祠堂免于一难。

        土楼里的故事很有很多,只记住了上面几件印象深刻的。其余的,我用照相机记录了下来。

 


图1  田螺坑"四菜一汤"土楼群。取这个名字,因为楼群的形状像一桌菜,四个盘型楼,一个方桌型楼



图2  土楼群吸引了游客的相机群



图3 走进土楼村



图4 圆形的土楼很像北方的粮食囤



图5 土楼院内如今成了农贸市场



图6  绘制土楼油画的农家女,那自信就像绣一朵花。土楼已装在她脑子里了




图7 一旁搓麻将的土楼主人,似乎没有注意到家里的热闹


图8 农家女绘制的土楼“四菜一汤”,散射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图9 仰视土楼群



图10 塔下村保留下来的古村里丝毫不亚于江南周庄



图11 张家祠堂门口的石旗杆,每一个旗杆象征着该族人考中进士(毛笔)以上或做大官(印章)的数量,有30多个了



图12 当年红卫兵看到毛主席画像和自己的塑像后,在张家祠堂喊了一阵口号算破了“四旧”。塑像是连夜赶制的



图13 没有“农贸市场”人家的土楼,多少还原了一些原生态


图14 “东歪西斜”楼,据说该楼的木柱刚建好就是歪歪斜斜的,有700多年了,但外面的土墙是正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260244.html

上一篇:和谐型有机农业大有作为
下一篇:考取中科院研究生所面临的学位风险
收藏 IP: .*| 热度|

9 刘华杰 刘进平 寸玉鹏 戴小华 杨秀海 刘继顺 熊李虎 陈永金 苗元华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8: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