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苑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oqizhou 论春语秋,谈科说学,声传言教。

博文

辛苦的美国高中生,幸福的国内高中生。 精选

已有 21423 次阅读 2015-5-24 07:05 |个人分类:家庭教育|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高考, 名校

国内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要开始了,一考定终身。当年我侥幸考上了中科大,如果没有科大为我打下的扎实基础,在美国读研究生上课时就不会感觉那么容易了。我太太当年只是因为高考考政治考砸了,没有能够上她的梦校,到现在还有点耿耿在怀。我们从美国到了澳大利亚后才知道澳大利亚和中国差不多,基本上也是一考定终身。我大女儿已经高二,但她想回到美国读大学。美国也有称为SAT或者ACT的统考,但这个分数仅仅是标准的一部分而已,因为能考高分的人很多,特别是数学部分,所以需要用其它标准来区分。最近我在网上听了我以前印地安那大学同事的一个讲座,他利用业余时间辅导SAT考试。通过他的讲座,更是感觉到想在美国上名校的高中生真辛苦啊!

记得小时候国内高中要求培养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每年要评所谓的三好学生。智、体还能用平时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下,但德并没有什么具体标准,往往老师说了算。我常常评不上,因为体育成绩不是很好,不是不努力,但吃奶的力气拿出来也跑不快,跳不高有什么办法?最后一年高中没有体育课了,才被老师指定为三好学生,挺惭愧的。想想那时候,除了成绩好一点,也实在没有什么可取之处。

美国大学招生说穿了,也就是想招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不过毕竟美国大学发展的历史长,各方面的要求很具体。首先分数的要求,不仅仅SAT/ACT要高分,高中整四年的累积分数在本高中排名很重要。假如高中毕业班有500人(我女儿以前的不算大的美国高中),前五名就是百里挑一,很直观。

分数是一方面,还有课程的难度也非常重要。美国高中的课程有四类:普通,荣誉(honor),大学预修(AP),大學預科国际文凭(International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荣誉课程要比普通的要难要深,由高中自己掌握标准。大学预修课程则是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以大学水平为标准建立的。许多美国、加拿大的大学对通过某个AP课程的学生可以免去相应大学课程的学分。AP课由高中根据大学理事会的标准来教,每年全国统一考试,五分为最高。大女儿在美国高一时通过了两门AP课的考试(世界历史和化学)。

大学预修课是一门一门来修的,而大學預科国际文凭(IB)是一个两年的学位。它是一家总部设在日内瓦国际教育基金会发展的教学学位。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能学会问的思想家、知识渊博的传播者,有原则但思想开明,能反思,勇于冒险,关怀他人,均衡发展的全才。有各种组合的六门课,每门最多7分,除此之外,还有最多三分可以从知识的理论(Theory of Knowledge,TOK)、创意、行动、服务(Creativity, action, service, CAS)以及长论文(ExtendedEssay)来得到,所以最高可达45分。据说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的标准是42分。大學預科国际文凭是全世界统一考试,考两年学习的内容,而且六门一起考,所以我女儿认为比AP要难。她现在在澳大利亚上的是大學預科国际文凭。我发现修的数学里有微积分,真是很深。

学分和难度及标准考试只是衡量一个学生的基本标准,最关键的还是要通过课外活动来把一个人的卓越才华,领导能力,表达水平,合作精神,及关爱他人的素质更全面、深刻地表现出来。这些课外活动一般有反映出卓越才华的各种级别的文、理、体育方面的竞赛及进入竞争性的夏令营,有表现出领导能力及爱心的有影响力的学生团队及志愿者社区服务及具有实习,挣工资的工作和社会经验。许多对自己(或者家长对孩子)要求高的高中生在高中四年里非常忙碌,睡眠常常不足。我大女儿现在正处于这个阶段。想想国内的学生,只需要关心考试好不好,真是太幸福了。

我跟大女儿说,名校如果能上当然要上,名校自然有名校的道理。但上不了也不是世界的末日。上了哈佛,也有找不到工作的。我在哈佛做博士后时就认识一个。不上哈佛,成功的人士也比比皆是,是金子,无论在哪,终会发光的。关键是把自己的基本素质准备好:自信、懂事、诚实、负责、有思想、有原则、有爱心。相信我女儿一定能通过人生这一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2757-892691.html

上一篇:假如我是马云…
下一篇:周总,您好!
收藏 IP: 122.150.209.*| 热度|

46 孙学军 檀成龙 张士宏 姬扬 邵鹏 王善勇 苏光松 王小平 张文军 曹聪 唐广军 曹裕波 刘淼 武夷山 蔡小宁 杨远帆 韩波 鲍博 文克玲 杨斌 麻庭光 王春艳 赵建民 蒋永华 洪建辉 杨正瓴 陈志刚 徐耀 周洲 韩玉芬 徐晓 张焱 许方杰 张海权 强涛 张鹰 zhaorzh shenlu xchen xuexiyanjiu htli luxiaobing12 bridgeneer why6779 neilchau cross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2: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