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的博客 (Meng Jin's 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sblog

博文

西山卧佛寺,秋色绿黄红 精选

已有 18837 次阅读 2008-11-19 08:42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与感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西山, 卧佛寺





    卧佛寺(十方普觉寺)位于西山北京植物园的深处,里面有一尊元代打造、重五十四吨的释迦牟尼卧姿铜像。佛说卧非卧,是名卧佛因。我上一次到这里来,是差不多三十年前念书时,和同学们在这里植物课野外实习,到了卧佛寺西北的樱桃沟,当然也去了卧佛寺。深秋时节故地重游,有一种心情:“山将枯去晚烟肥,茅屋人家红叶飞。我说是秋都不信,此间春却未曾归。”一路上遮天的古树,松柏森森,银杏皤皤,唤起我对当年的依稀记忆。那时的松柏还没有这么老,转眼我们都长了三十年。“人间谁欲为知旧,汉柏是弟秦松兄。”

    卧佛寺除了松柏,还有三世佛殿东侧的娑罗树,其来源地和年龄说法不一。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是圆寂在娑罗树下,所以娑罗树为佛门圣树。三世殿前有青铜铸的香炉,上面有“卧佛寺”和“十方普觉寺”的铸字。香炉上的铜绿,仿佛就是娑罗树叶的汁所染成,给人远古的东方气息。可惜没有见到什么香火,寺中显得有点寂寥。草地上立了些青灰色的石灰岩块,磨平的一面上,镌刻了古人留下的关于卧佛寺的诗句,用深绿的漆描了。如明朝江阴邓钦文的卧佛寺一首:古佛何年卧,空山日月低。寺钟寒不歇,溪路碎无迷。虫彩飞椿象,禽音窜竹鸡。殿墀瞻老宿,香树种来西。

    卧佛所在的卧佛殿,前檐悬了一木匾额,墨底黄字,是慈禧太后题写的“性月恒明”。大概是说佛性如月亮,明辉永照。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无数,留下的墨迹无数,但多是男人的字,女人留下来的墨迹好像不多,这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留下的文化残疾。慈禧不知能不能算做文人墨客,但她的字留在这卧佛殿前檐上了,也算是为旧时的妇女出了口气。她那朱红色的落款印,高高的打在匾的正当间,宛如一枚方型的太阳,比殿内卧佛上方乾隆皇帝题的匾额“得大自在”的印还要有威风。我相信“性月恒明”那几个字是金粉描的,虽然有了岁月的痕迹,金黄依旧还是金黄,犹如着了太阳的光辉。

    院内有两株树龄六、七百年的银杏树,黄叶飘洒,景致闻名。清乾隆元年郑板桥来京应试,骑马游西山古寺名刹,访卧佛寺住持青崖和尚,有诗:“西山肯结万山绿,吹破浓云作冷烟。匹马径寻黄叶寺,雨晴稻熟早秋天。”诗中的黄叶寺,即卧佛寺;而那黄叶,当为银杏。寺内的银杏树太高大,光线也不大好,很难拍一张像样的银杏树全身照。我爬到石阶上,发现银杏树低伸的枝叶,反衬在深红色的寺院墙上,倒有些色彩对比的妙处。这寺院墙和紫禁城墙好像是一个色,红得很深沉。不同的是,这寺墙矮了一截、小了一圈,曾经围的是“花气合炉香馥郁;天光共湖影空明”;而紫禁城的高墙,则圈过一城宫妃和看着她们的公公们。银杏秋叶的黄,有点明黄的味道,那种颜色的树叶落满一地,像是在默默地倾诉,可以是叹息旧日帝王佛音已去,也可以是歌颂四季变化依然。一树的叶黄,非常的壮观,但不起眼的静处,一枝银杏出红墙,也有自己的韵味和道理。

    寺院中的放生池,养了很多红色的锦鲤。满池子的鱼游动起来,如一团红云或一簇红叶,在水中飘动。有小贩在卖鱼,游人可以买了带回家去养,或到水池去放生。这里的鱼受佛光所护,不用担心成糖醋鱼,日子过得悠闲自在。不时有人投食入池,被放生的鱼们群而逐之,可以终日不劳而获有饭吃。和锦鲤的红色遥相呼应,是裹钟杵的红布,颜色十分耀眼。“寺钟寒不歇”已是过去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钟,现在悬在寺院里,花五块钱,谁都可以去撞一回,也没人会担心,用钱买来的钟声,会让卧佛闹心。

    我没有在寺内看见柿子树,有点失望。古人曾有描写卧佛寺柿子树的诗句,“霞散初肥柿,霜轻未醉枫”,“柿光点点分红日,竹韵芒芒合翠烟”。 在离寺庙有些距离的村边,才见到了柿子树。深秋时节,一般的阔叶树种,留在枝端的都是待去的红黄树叶。唯有柿子,在树叶都掉光后,果实仍然眷念着枝头,等着霜雪的到来。那枝丫乱走中的团团橘红,为秋色添了一点两点,很有些中国画写意的味道。凭古人的诗句和自己的想像,我把柿子的红,也加到卧佛寺的秋色中,因为很喜欢那种写意的感觉。

    郑板桥访青崖和尚的时候,也是黄栌、枫林、银杏树叶颜色乍变的时节。除了黄与红,他也看见了西山的万山绿。秋凉之中,人们喜欢变化的暖色,而松柏的苍绿,色冷且四季不变,难以让人激动。被看见和赞美的是变化,被忽略的是不变;但没有恒久的不变,也就没有色彩的变。去看秋天的景色,于不变中体会变,看大自然和世事有形的物、无形的色,这个世界的形形色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99-47395.html

上一篇:缅因龙虾
下一篇:最新NSF申请指南中的一些重要改动
收藏 IP: 173.63.222.*| 热度|

13 刘用生 杨玲 王海辉 刘玉平 郑融 郭向云 马昌凤 陈绥阳 曹广福 王安邦 钟炳 陈国文 wlmcgyxxzt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14: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