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无需用语言来形容科学和技术何以影响了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只需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了它们,我们的世界将会变成怎样。的确,科学技术已经和我们的社会融为一体,以至于任何形式的割裂都会显得十分愚蠢。不是吗?一方面每一种应用的背后都蕴含着我们对它的意图和期许;另一方面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也形塑着个人的行为,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观。
此当面向未来的时候,我们不禁会问:这样的一种融合和嵌入是不是在朝着“好”的方向进行?那么什么又是“好”的呢?“好”是否意味着不要让社会羁绊了科学和技术前进的步伐?或是意味着不会像《黑客帝国》中被打开的潘多拉的魔盒一样会危及人本身的存在?也许在每一种对“好”的诠释的背后,都会有对于未来的科学、技术和社会所共同构成的秩序的主动反思。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我们要在意这些?其实想法很简单:我们并不是试图去控制或者过度的规制某些东西,因为哪怕仅仅是一个群体的加入也会使得社会的发展朝着非预期的方向进行。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由科学、技术和社会所共同构成的秩序是不受人类的意识所操控的。比如,我们必须对诸如个体移动性(individual mobility)等概念进行反思。诚然没有人会反对个体移动性是,也应该是沟通遥远的两点间最有效的方式。然而一方面,移动性本身所带来的环境、健康以及资源的风险等问题都已经在时刻的萦绕着我们。另一方面,(虚拟或是实际的)移动性的本质也似乎就在于重新实现那种“在场”或者说是“不动”的感觉。此外在我们试图将科学和技术集成在社会当中时(反之亦然),也会产生出很多以往分立的视角所无法发现的问题。比如有关科学、技术的法律和制度(甚至预期)之于包括科学技术本身在内的社会整体所产生的影响,再比如“科学主义”的理念对正义、公平等人类基础价值的理解以及其他商品和服务在社会中的分配的渗透等等。
作为科学、技术和社会秩序的一种特殊形式,创新曾被认为是工业社会的未来。但真的是这样吗?从熊彼特解释的本源来看,“新组合”的说法从来没有带有任何“好”的或是“坏”的价值判断。历史的经验也不断在告诫我们,创新也只是在这个多维度秩序中的某个方面有所突出,甚至在其他方面则是倒退(比如我们所熟悉的QWERTY键盘的路径依赖)……对于这种情况,以及在我们的世界中不断涌现的信息、基因、纳米等新玩意,我们又该如何去评判?关于科学、技术和社会(包括创新在内)的秩序的一切,我们如何去和公众进行沟通?又是否存在一种方式,能让我们的教育涵盖专业技能和社会反思两方面内容?
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需要对被科学和技术所深深形塑着的这个社会的认知、规范和社会维度进行全方位的理解;我们也需要对这种共生秩序下已然显露的诸如全球变暖、信息化生存、新兴科技的伦理和规制等社会问题进行不断的反思——因为不管我们称这个时代是信息时代还是基因时代,科学、技术和社会所构成的秩序的特性已经不容许我们进行“事后”以及“事外”的总结——相反作为在这个领域中求索的研究者,我们有责任通过扎实的经验研究向世人展示和探讨未来的各种可能,从而和大家一起共同引导和形塑未来发展的方向。总之作为公众的代言人和政策的建议者,如何在建构明天更加多元化的、可选择的想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是我们时不我与的责任。
由于某些历史和文化原因,东西方的STS学者对于上述问题往往有着不同的解答,但同时也由于发展路径的相似和全球化的与境而有着许多的共同点。本次研讨会的宗旨在于通过对上述“明天”的对话作为起点,搭建起一个共同理解和共同实践的桥梁。“START:为了卓越明天的科学和技术”2011研讨会将包含(但不局限于)如下议题:
n 思考自然和社会系统中的复杂性
n 公众对科学和技术的理解和知晓
n 多极化世界中的科学和创新政策
n 通过人工物之境反思评估和推理过程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和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卡尔·林德学会将共同组织这一盛会。作为两个机构长期合作的起点,START2011研讨会将在10月10-11日,北京清华大学的校园中召开。与会作者的论文(英文)在经过同行评议后也将在学术期刊的特刊或者编辑图书中出版。
本次研讨会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开放。但为方便组织工作的进行,酌情您报名参加。请将报名信息(需包含与会人的姓名、单位、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以及是否愿意申请口头报告或提交论文等内容)发送到大会邮箱:start11@quantius.org。如有任何问题、意见和建议也请不吝赐教。
本研讨会同时针对上述四个议题诚邀大会报告,报告人需在9月15日之前提供300-500词的英文(美式、英式英语拼写均可)摘要或全文及拟汇报PPT讲稿(每位演讲者约有20分钟时间汇报,另有5-10分钟讨论)。其中论文摘要需涵盖研究的主要观点、方法、经验材料来源以及对已有理论所做出的贡献等等,同时还需包括3-5个关键词以及期望的分组(请参见上述四个主要议题)。PPT讲稿原则上形式不限,但建议同时提交Microsoft PowerPoint与Adobe PDF两种格式。
论文全文篇幅应控制在5000-7000词,论文的编辑格式与模板请参照Taylor & Francis出版社所提供的相关信息:文章样式 article style,Quick guide;参考文献样式 reference style,Quick guide ;以及文章模板http://www.tandf.co.uk/journals/authors/template/。
START2011的与会嘉宾有(按照姓名首字母排序,不断更新中):
Rainhard Bengez 数学、药学博士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卡尔·林德学会高级研究员
李正风 教授 清华大学人文社科院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副所长
刘兵 教授 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副主任
Martina Gerst 博士 英国爱丁堡大学科学技术与创新研究中心博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访问学者
贾积有 博士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副教授
Klause Mainzer 教授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卡尔·林德学会主任,首席科学哲学家;复杂系统和非线性动力学德国学会会长
Ulrich Wengenroth 教授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卡尔·林德学会首席科技史学家,德意志博物馆资深教授
吴彤 教授 清华大学人文社科院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所长
余江 博士 中科院政策所副研究员
章邵增 先生 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人类学系的博士候选人
曾国屏 教授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
大会秘书:
王程韡 博士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慕尼黑工业大学卡尔·林德学会访问学者<email: chengwei.thu@gmail.com>。
敬请关注大会网站:http://www.quantius.org/content/start11introduction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8: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