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平凡为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hualei 我知我无知

博文

读薛定谔的启发

已有 3037 次阅读 2011-1-22 10:35 |个人分类:科学史|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共同体, 世界观, 胜利, 薛定谔, 协同

    科学的行进是个脉冲过程,一波又一波,前赴后继,而在量子力学这一波中,薛方程所揭示的微观世界运动的法则,震撼了人的意识,进而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方程建立过程是科学共同体内部成员集体协同的结果,是基于科学分工且持续不断凸显的过程,是一个多元想法相互触发进而碰撞的过程,是哲学、宗教信仰以及数学计算的又一次胜利,其又是自然之美的观点在微观世界又一次得到佐证,那科学发现动机是什么,从其身上能否窥见一点。

    普朗克提出能量块的概念,并证明了光子能量和颜色有关,又因光有颜色的,而颜色可用谐振频率表示,进而发现任一光子的能量与频率之比是一常数,同时普小爱用光量子加以推进;现原本波动的光,变成了粒子,这样让原本坚持光波的人群很不服,而德布罗意就是其中一个,其基于对内蕴在自然界中对称性的信仰好奇的发问:“那是粒子的也一样都具有波动?”,正如其所预言的那样,物质粒子也具有波动的特性,正如皮特.莫尔所说:“爱因斯坦让我们再次改变了对光的看法,而德布罗意让我们改变了物质的看法”;事物的属性是集成的,故表征它的认知概念也应是元概念的集成,也许这种双重或者多重属性在物质构造上更贴近神的旨意吧

    在这个美很难拽住,即使一瞥都不易的量子世界里,可以看出的工作并非是开性的,但总能抓住上述这些的开创性的观念,加以整合和发挥进而构建出更出色的理论:波动力学,也许是与情人的幽会激发了这位中年男人的创造性的激情;也许是基于数学美的偏好:如果一种解释在数学上没有美感,那么这个解释几乎可以肯定是不对的”,还是斯宾诺莎、叔本华等人给起塑造的普遍怀疑,追求自然的统一以及追求自我与宇宙精神统一的哲学信仰使然,也许可能是同行德拜的一个提问:“如果电子用波来描述,那么波动方程是什么?”,短短几个月时间勾勒出了波动力学框架,证明了矩阵力学是等价的,但令人纳闷的:初衷是恢复微观现象的经典解释,但结果却颠覆了经典

    晚年的薛致力哲学和横断学科研究,而用试图用热学、量子力学和化学理论来阐述生命的本性就是这其中的一部分,这也使得其成为分子生物学的先驱,由此看出哲学本身和哲学信仰在科学发现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哲学是一个转化装置,又是一个操作工具;同时也看出科学有时发端于边缘和交叉的地方;然后以其友狄拉克的一句话结束此文”,“薛和我都比较欣赏数学中的美,这一点一直引导着我们的工作,我们深信,任何描述自然的基本规律的方程都蕴含着无尽的数学之美”,也许其正是对这种美的偏好,才使得他们掀起这样大的波澜吧,是真是假,谁也不知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6786-406749.html

上一篇:科学研究的风格
下一篇:读门捷列夫的感想
收藏 IP: 202.110.65.*| 热度|

7 张肖飞 杨洪强 许培扬 武夷山 王号 唐常杰 hxdai2008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10: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