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曼彻斯特的两周中,我先后两次总计用了一天的时间参观了曼彻斯特科学与工业博物馆。一如前面的游记所介绍的那样,曼彻斯特虽然罗马时期就存在,但是真正的兴盛是在工业革命时期。所以位于英国曼彻斯特市中心,以火车站改建,拥有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原址,主要功能是介绍曼彻斯特市历史、纺织、能源、通信、航空、交通等产业,并随着科技的发展随时增加新的展品以介绍前沿科技的科技与工业博物馆,应该是曼彻斯特的代表性景观。
曼彻斯特科学与工业博物馆最有特点的是其场馆建设。它是一组19世纪风格的建筑,即从1830年开始使用的利物浦路火车站。1978年,曼彻斯特科学与工业博物馆的前身——西北科学与工业博物馆由于馆藏不断增多,而需要增加场馆面积。曼彻斯特市政委员会考虑再三,没有简单地给博物馆另建新馆,而是以象征性地出价从英国铁路公司购买了利物浦路火车站并将其作为曼彻斯特科学与工业博物馆的新址。博物馆目前依旧保持着其100多年土黄色大厂房式的旧貌。虽然外观上极其朴素,却在内部展品和服务上做足了文章,通过各种主题和多种手段,让人们充分了解世界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程和成果,从而接触历史。
博物馆的动力展厅约建于1855年。在这座19世纪被用作货棚的大厅内,人们不仅可以看到19世纪20年代在Otley的造纸厂用过的古老水车,也可以看到横梁式发动机如何工作,还可以看到1864年、1907年、1910年、1929年等不同时代经过改良的蒸汽机类型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最最不可思议的是,这些机器统统是活的!在这里看到两名工作人员在对机器进行精细的清洁,上油保养,让它们在这个展馆中,如百年前一样照常运转!通过这种沿循历史发展足迹的遍历,参观者可以清楚地了解人类社会在发展进程中如何由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依赖,逐步从传统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转化过渡的历程。
“地下曼彻斯特”主题展的展厅设于原车站的地窖中,该展厅展示了从罗马时代到当今曼彻斯特市的水源供应系统以及公共卫生设施的发展与演变历程,其中的一条维多利亚时代下水道是直接用19世纪30年代的砖砌成的。水道入口处还有一个提示图案,提示观众如果是真正的水道,里面应该有积水和老鼠……⊙﹏⊙b汗。水道的路程不长,但是因为的确建于地下,所以里面的潮湿、憋闷、压抑的感觉真的很真实。
这里展示的内容很多,我能看出来的有:发电机、小家电、飞机、汽车、摩托车、热气球、棉纺织、电磁、计算机、火车、发动机、地下供水管线、垃圾处理、厕所等。很多展示品的出现、发展都仅限于18世纪,距今不到400-500年,却种种翻新变化,越来越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展示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的是在牌子上提出一个问题,翻开牌子可以看到答案;有的是讲一段原理,用小游戏让参观者实践这个原理;有的是通过图形、文字、实物等方法使读者更形象地了解博物馆希望读者了解的内容。比如,在讲到垃圾填满的时候,除了一些新闻报道样本、文字解释之外,参观者可以提起一段上方是草坪的泥土样本,看到草坪下填埋的垃圾。小家电的展示方式也很有趣,框出4-5平米的一小片地方,装饰成一个时期普通家庭中的一角,并在其间摆放各种当时使用的家用电器,从而看出当时家用电器的发展状况。从这种展示方式,可以看出博物馆在尽量避免以展台的形式展示物品,而是希望参观者感同身受。
垃圾填埋演示
小家电展示台之一
站在这些展厅之中,很有些感慨:以厕所为例,中国的厕所,就我小时所见:一个大坑上搭两块板子,四周加以封闭,就是一处公厕,时至今日在中国一些偏远地区,厕所依然是这个样子。而且,我相信在百余年前甚至千余年前,中国的公共厕所不外如是。但是在西方,厕所的样式从蹲坑,连拍座坑,到冲水座桶,在不到500年间已经发展了几代。我们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处理问题,一旦问题解决,就维持着事物的样貌逾千年而不变。西方却在种种细微间不断探索研究,使之发展的越来越方便化、人性化。时至今日,一些最新、最先进的技术依然掌握在西方人的手中。
是什么促使着他们不断地前进和发展?是什么使得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采取一种包容的态度?是金钱的作用么?没有金钱,我们就不需要生产过多的粮食,没有金钱,我们就不需要多多的捕获猎物,没有金钱,我们就没有必要多制造一个陶罐,总的来说对金钱的欲望才是我们这个世界前进的风帆?如果说,在西方为了满足人性中无边的欲望,促使着人们不断地改进自己的生活,那么在中国这片大地上,人们就没有对于物质生活的渴望么?如果有,却又为什么没有促使我们生活发生变化?这一点应该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0: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