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day80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博文

3.2在曼彻斯特的日子——教学之间 精选

已有 10184 次阅读 2014-11-8 15:03 |个人分类:行万里路|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在曼彻斯特大学的两周里,先先后后听了七次讲座。讲课的教师有两位华人老师其余为英国老师。无论是华人老师还是英国老师,都能感受到他们与国内教师的明显不同。

 

       首先说,他们很守时。一般的情况下,助教会提前半小时左右到达教室。老师会提前十几分钟到达教室。演示文稿、视频凡是课上需要用到的东西,都会在课前提前检查。每个老师都会这样做,刚开始我以为这是学校的要求,但是后来,一位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的老师来为我们做讲座也保持着同样的习惯,让我不得不怀疑这是英国老师的默契。

 

       老师们不是很在意到底有多少人在听讲,对学生们的迟到也视而不见,这一点让我很奇怪。刚开始几次的讲座的出勤率很高,随着迟到和旷课的人数持续增加,也不见老师们会不愉快,甚至有什么意见。那时我就在想,如果是国内的老师,一定会就课堂纪律的问题好好地在课堂上讲一讲吧?但是没有,即使是出勤率最少的一次,全班加上我这个随团老师只有13个人到场,但是每次讲座过程中,老师们全都没有就出勤和迟到问题说过什么。在英国老师的眼里,学生们是花钱来学习的,如何安排时间是学生自己的事,没必要道歉。传统的习惯中,总是讲究师道尊严,国人对于知识的尊敬已经上升到掌握知识的人——老师的身上,甚至有些老师被捧上圣坛,一言一行皆为后世标准。而西方还存在于契约精神,用钱来买知识,老师会尽力教,但是学成与否还要看个人。学生们即使尊重,也仅仅是尊重知识,而非老师本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没有哪位老师能够在圣坛上永世屹立,有的仅仅是一代代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的新人。

 

       在上课过程中,中国老师除了讲解和答疑之外,更多的要求学生自己领悟,至于领悟的过程,那是一个考验学生悟性的过程,只与学生的资质有关,与老师无关。而英国老师很注重用数据和事实说服人。每个老师的PPT都有数据和事实案例来做说明,他们知道正确的答案,但是不会直接告诉学生,希望通过数据和案例来引领学生自己去理解和领悟。“Do you hear……”或者“……right?”这种话不仅仅是一位老师的口头语。

 

       老师们都很乐意与学生交流。有一次在课堂上,有学生低声交谈,这种情况在国内的课堂上很常见。那位英国老师直接问“Has any questionsI like to answer。”而后,学生反而不好意思再在课堂上窃窃私语了。老师们经常会在课堂上提出种种问题,如果没有人回答,或者有人对问题不表态,老师会一个个的问学生们是怎么想的。

 

       每次课堂上都会有课堂讨论。甚至有的课程还在3个小时的课程中就有两次讨论,老师一共讲了一个半小时。需要讨论的案例设计的让人印象深刻,《融入英国》的课程中,我们讨论中国人与英国人在请客时的习惯差异。《大数据时代》的课程中,我们讨论教室中桌椅摆放的位置如何能更好的满足师生交流的要求。《商业运营》课程中,我们讨论太阳马戏团的马戏与传统马戏在表演方式和运营方式方面的异同。

 

       记得在读硕士期间,老师曾经和我说过:本科阶段要学会自主学习,对专业有所了解;硕士阶段应该对所学专业能够提出某些自己的看法;到博士阶段应该走到专业前沿,对某一研究方向做具体研究。那时候对这句话其实并不理解,我们这种在职的硕士,还有可能因为工作环境的不同,导致知识背景不同,对专业的某一方向发表意见。对于那种本科直接读硕士又升博士的学生而言,根本没有任何知识背景方面的差异,只能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不同而在知识背景方面有所差异,这样的学生怎么可能仅凭概念扎实而走到学科前沿?

 

       现在似乎明白了一点。我们的老师注重灌输概念。而国外的老师注重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领悟知识。每个人因为生长环境等各方面的差异,对于同样的案例会有不同的理解,也就导致了学生知识的差异,同一个老师也能培养出不同思想的学生。而我们,如果学生和老师的思想不同,一定会被老师“纠正”吧。在教育思想方面,我们丢开了自己传承了几千年的方式,学习西方的,但在教育方式上,我们还坚持自己的方式。教育思想与方式的不搭配,我们在邯郸学步么?

 

       如果说中外老师的最大不同,还应该是授课方式吧,在这里如果在讨论中你提出的看法与老师不同,他会就你的看法在执行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问,或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一些意见完善你的想法。感受到的是劝诫、引导而没有灌输。七次讲座中,教师们的部分语句摘录如下:

 

  • 我知道,这次游学你们将走过英国的许多城市,但还是希望你们好好感受一下曼彻斯特,这是一个古老且充满故事的城市。

  • 用英国的思维方式来讲英语。

  • 大数据是触类旁通,而不是数据泛滥。

  • 中国的GDP使他改变了很多。

  • 有问题么?大声说出来,我很乐意回答。

  • 商品A30%的人喜欢,70%的人不喜欢。商品B50%的人喜欢,50%的人不喜欢。为了市场细分,厂家会生产商品A而不是商品B。因为喜欢商品B的消费者可能会找到更喜欢的商品来代替商品B,而商品A的消费者则会相对忠诚。

  • 因为英语不是你们的母语,所以在说的时候,应该尽量放慢速度以便于别人能够听清。

  • 演讲最好尽量做到脱稿并且面对观众。

  • PPT上不用有太多文字,而是让人看着图听你说。

 

计算机生成了可选文字:...月口卜
穴兔
热砰
诱刁搜疚
户白蕊盘
纂、碗一
霖一青--一争.
掣红一了屯聋
声匆汽
IC〔0FR汽PpE'21,
决监晶盟、昙黔黔
一‘~仁.一
二一
~~~一
一奋少一

曼城斯特大学校门

计算机生成了可选文字:飞.伙
狄、、·,
一,’公~似蓄
卜之
,·,。之、“
.犷
扮
、:、
气编
瞥愁逊
履竺生牛渔止
李豪
臀
冲
飞勺

路边的书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5749-842067.html

上一篇:3.1在曼彻斯特的日子——初印象【6.30】
下一篇:3.3在曼彻斯特的日子——城市图书馆【6.30】
收藏 IP: 114.251.216.*| 热度|

17 林中祥 黄永义 彭真明 李学宽 方东 曹聪 王善勇 吴跃华 刘立 刘淼 唐凌峰 戴德昌 韦玉程 郭战胜 biofans lynn94 shen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3: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