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规律只是人们从物质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并不代表人人都要如此,人人都需要遵守自然规律生活下去。有些所谓的“规律”是可以打破的,那些弃之不顾的人就变成了大家眼中的“成功人士”,而那些墨守成规的人,自然变成了大多数的平凡人。
庸碌的人多会惋惜过去和埋怨运气不好,而杰出者则更多的是感到自豪和反思人生以及继续奋斗。
职场青年大致分为以下五类:
完全没有人生目标,每一天都活得浑浑噩噩,完全都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为了什么,仿佛在这个世界上有他们也行没他们也罢。
时常找不到目标,别人说什么仿佛都是对的,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更加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想法。
有的时候仿佛能找到目标,这个目标时有时无,就像风筝一样缥缈不定,没有清晰的人生目标。
他们其实有着明确的人生目标,但就是没有清晰的人生道路规划。
一般都拥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同时又有着清晰的道路规划,每一步的选择都是围绕目标来进行的,而且能通过踏踏实实的努力来构建。
有目标的人,往往对时间使用得特别仔细,好像他们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了争分夺秒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在他们的世界中,拒绝别人不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自己努力是为了什么。他们对时间是吝惜旳。
日目标最好每一天不要超过3个,争取完成3个目标,按照轻重缓急、难易度排列好。
需要注意的是,晚上不适合做10000小时的基础学习,因为这类学习属于精学体系,它需要安静,同时它需要一个绝对的真空环境,以保证自己能够完成一个又一个专注力的训练。
晚间基本上是用来进行泛学训练和健康锻炼的,尤其是被动式的学习特别合适。
大多数人认为,时间管理就是把要做的事情记下来,一项一项去做好。然而,记录手账虽然也是个很好的习惯,但并不是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的三大法则分别是目标性法则、要事优先法则、组织计划性法则。
时间管理能力是具备人格属性的。人和人的时间管理能力是不同的,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在时间管理能力方面趋于一致,要形成自成一派的风格。
今年,学会赢,赢是比过去的自己进步一点点。
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总结与反馈机制。所谓总结,是吸收,也就是知识输入后,与你之前知识体系中的元素互相融合,形成自我反思。总结一定要靠思维逻辑来一步步梳理与理顺。
人与人平时的差别并不大,但关键时刻见分晓。关键时刻比拼的不仅仅是智慧,更是心理。
旅行、外出行走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输入方法。我喜欢通过文化方面的体验来增加我的自我输入。每年会走访很多国家,哪怕是大街小巷,还有历史遗迹、博物馆,等等。我去学习,获得当地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包括一些人物的遗迹与故事。
需要去感受,通过行走去了解,通过跟当地人交谈去感悟。
从来都没见过愿意为自己投资、学习的人不会进步的,第一是自己在时间分配当中,大家选择为自己的提升进行付出;第二在金钱分配上,大家选择为自己的提升投资埋单。
如何检验你对一门技术,或者一项技能掌握水平达到了何种程度?输出机制就能有效地帮你检验输入成果。在正确的学习中,输入和输出,二者缺一不可。
仪式感的建立,是敬畏之心以及坚持力量的卓越体现。
要评估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为每日留出足够的机动时间来处理那些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
不要试图把每一个字都记在纸上,使用着重号、特殊符号、缩略词或者你自己“发明”的速记符号。这样你更容易保持注意力去跟上思路,同时也没有遗漏掉信息。
会学习不代表会阅读,像智者一样拥抱读书的力量。
一本书如果你认为读完它,不必再读第二遍,读书就是为了知道这本书在讲什么,那么我们仅需读读即可。偶尔摘抄两句金句,或者一气呵成。对这些书的阅读,本质上是为了知道一件实事,了解一个观点。
另一类书是我真心想要珍藏的书籍:
一本系统的工具书,把读者带向了一个新的认知高度;
一本表达新的认知观点的书,或者引领趋势的书,书中的观点我未曾想明白过;
启迪我重新思考生活的书,因为作者的系统思维,带我离开自己的认知误区。
历史哲学的书籍。
在读书笔记中,有四大板块:
金句。读一本书,记住一句话,就是了不起,证明你读书的时间没白花,这本书你没白读。
目录。关于是否读懂了一本书,一个最基本的考察办法,那就是你至少能够复写一本书的大纲,也就是目录。
思维导图。
反思。
在旅行的过程中,你需要随时记录你行走的心得,很多人一到飞机上就会涌出很多好的创意或者对旅行的反思。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7: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