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day80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博文

网络思维——阅读笔记

已有 2123 次阅读 2017-5-17 12:17 |个人分类:读万卷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图书规格【 书 名 】网络思维【 作 者 】乌尔里希·温伯格 【译】雷蕾【 ISBN 】9787111559481【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2 第一版笔记

这20卷拥有130000个词条、6000幅插图和120张彩色图表的百科全书,在今天这个谷歌和维基百科盛行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我用手指轻轻敲击手机屏幕就能浏览上亿个网页,以秒的速度迅速检索最新信息的时代,在这样一个通过触屏手机就可以打电话给有经验的人为我答疑解惑的时代,具有怎样的价值呢?

知识是永久不可改变的吗?在维基百科出现的短短7年后,知识已经不再以排列成一排书籍的长度来测量了,也不再以稳定性来作为评定的唯一标准。

到目前为止,我都没有要把我的《布罗克豪斯百科全书》丢弃的想法。仅仅是因为它能够让我偶然想起,我们一定会慢慢丢弃的思维模式。

我们把它们细分出来。这是一种分类的艺水。我们的知识和我们的组织结构都被精细地划分。那么今天呢?今天这种能力却变为一种阻碍。重要的是,克服存在于我们思维当中的固有界限,让学科、专业和专家摆脱所谓的局限性。

网络思维是以全新的学习文化为前提的。

中国传统的思维在图片和文字中被表达出来,这与网络思维的表达方式极为相似。

我们在科学、经济以及社会方面设立“围墙”进行自我约束,这剥夺了我们自身发挥潜在能力的可能性。比起专家精心琢磨,我们自身各种能力的结合更容易使梦想变为现实。

未来的工作态度为:任何时候都能不假思索地把知识与能力同他人分享。此外,互相支持、专家间的交流都会成为未来的工作模式。为此,严苛的等级式结构将没有适宜的发挥空间。

网络恩维和工作依赖于批评性、创新性的反馈,也依赖于互相支拌和对错误的包容。当然,这里也有独立负责和自主决定的工作。

拥有固定工作位置的时代已经过去。如果还保持“工作在任何时间都必须被掌控和管理”这种态度,就会失去最佳的劳动力。因为现如今我们在各个层面都更加偏爱灵活性。当然这种灵活性是建立在一些诸如无线局域网、打印机和白色书写板这些基础设施之上的,这样就可以使大部分工作得以在任意地点宅成。

人的生命是具有社会性的,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需要传递和交换信息。我们所需要的是在团队当中,不同的见解和观点都能在平等权利的基础上得以表达,继而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共同合作必定会比单独行动走得更远。

当行动力作为一种教育任务时,年轻人需要平衡个中关系,并会用100%的精力更加积极主动地全力完成任务。

知识性工作作为当今工作进程中占有决定性比重的工作,人们坚信那些传承下来的经验是可以被超越的。然而学校在此时担负的责任却还是将那些精确的、不可置疑的材料复制给学生。

机械化时代渐告结束,它已经被数字化、全球化、网络化时代取代。这也就意味着:一个人不再需要竭力学会软件可以做到的事,如今他更需要快速掌握、分析事物间复杂的关系并做出专业的决策,他必须拥有行动力与合作力。

来自第一手的经验,不但印象深刻,还可以加强自身主动性以及自我个性。来自第二手的经验虽然很容易得到,但同时也很容易被遗忘。

学校应当为学生培养“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孩子和年轻人构建一种“健康的”自我评估方式。而这些最好以小组的形式在生会环境中实施,小组成员的构成越多元,效果越好。当共同学习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方式时,个人成绩的重要性会很快消失。

中小学以及大学部应当把自己置于不断的运转当中。因为如果我们还沿袭老旧的教育系统,就无法应对如今日益复杂的工作进程,在团队中的思维和工作也将受到阻碍。老旧教育系统存在的意义越来越小,孩子和年轻人都应当在这种旧有教育系统逐渐消失期间彻底梳理自我。来自过去的、所有人保持步调一致的、纯复制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自然法则,孩子们可以首先按照自己所期望的去做一些事情。

在企业中推行网络思维就意味着需要深思熟虑地听取各方意见,需要更加彻底地摒弃旧有的模式和结构。企业必须坚定不移地迈出改革的步伐,然后它们才真正具有了探知其他领域的可能性,并依照企业兴趣向更加深远的方向发展。

人人都可以投入一切领域。

不论在何时何地,人们都能够聚集在一起,交流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一同面对任务和问题并共同解决。这不是通过个人努力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大家都积极地投入其中,做出改变。这是一种全新方式的标志,在经济和社会中同样适用。

心得
  • 1.马云似乎在做类似的事。不过是把顾客放在员工之前。

员工其实就是企业最好的咨询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5749-1055442.html

上一篇:一个伟大的想法从来都不完美——阅读笔记
下一篇:思维力量——阅读笔记
收藏 IP: 222.199.20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9: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