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与科学普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instein

博文

冲破牢笼的象征物——望远镜 精选

已有 9630 次阅读 2016-11-30 09:55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望远镜, 晚清, 新科技

按:这是本人为天津《新晚报》副刊写的一组“晚清‘新科技’”(共7篇)小文中的一篇(7篇本周在该报副刊依次连载),刊载在11月28日的《今晚报》,发表时编辑改作了现在这个题目。感谢栏目编辑彭博。最初写的时候,较少考虑到晚清天津新科技方面的情况,写到后几篇才想到应该专门留意下天津的情况,故开始几篇多关注了上海,当然那里也是晚清“新科技”最集中的舞台。约稿时,因版面所限,只能大约是800字,所以每篇都比较简略,望理解。

望远镜对于现代科学的作用,自不待言。但回溯一百多年,在晚清时期,望远镜还被文人雅士作为寄托,和当时的女性联系在一起,视为冲破封建牢笼的一种象征物。这又从何说起呢?

说到望远镜,尽管是洋玩意,是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物,但并不是晚清的新事物。早在明末1622年,就由德国来华的传教士汤若望带到了我国,很快在1626年写就了一本介绍望远镜的书《远镜说》。“远镜”便是望远镜最早的中文名,到了1627年,一位对西洋机械感兴趣的扬州地方官王徵和另一位传教士编译一本书时,才头一次称这种器物为“望远镜”。不过,在清代望远镜更常用的名字叫“千里镜”,寓意可以察看千里之遥。

早先传入的单筒望远镜,类似伽利略当年使用的那种。明末清初时,望远镜已经用于天文观测和军事观测。随着其推广,用途渐多,甚至成了窥探女性私人生活的工具。清代李渔的小说《夏宜楼》中的望远镜就扮演了这种角色,书生瞿吉人通过在市肆中买到的望远镜,在登高望远时物色深宅大院里的绝色佳人,后来窥到了大家闺秀詹娴娴,遂上门提亲,竟成就了他们之间的一段姻缘。

到了晚清,随着石印技术的传入,各种画报兴起,望远镜的形象也出现在了大众媒体上。1907年天津《人镜画报》刊载了一则消息“瞻嘱非常”,介绍的是张之洞为了提防革命党人暗杀,在瞭望台上设置了电灯和望远镜,不过从画面上看,仍是单筒望远镜。


双筒望远镜在西方发明得晚,传入我国是在同治年间之后。晚清吴友如所绘的《海上百艳图·视远惟明》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双筒望远镜形象。画面上三位青楼女子站在闺阁的二楼上,其中一位正举着双筒望远镜向远方探看,远处是西式高耸的教堂。禁锢于阁楼的女性,试图利用它探寻外面世界的新奇,成了文章开头提到的挣脱封建牢笼的一种象征。“视远惟明”本来的意思是,只有看得远才能通透明鉴,用在这里作双关,再恰当不过了。

《视远惟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927-1017606.html

上一篇:费曼,一个真性情的“挑战者”
下一篇:晚清新科技:火车+X光机+自行车
收藏 IP: 159.226.79.*| 热度|

24 刁承泰 朱晓刚 宁利中 郑永军 姬扬 李颖业 张云 代恒伟 尤明庆 刘炜 杨正瓴 黄永义 冯大诚 姚伯元 马德义 曾新林 徐令予 马志超 张晓良 李土荣 杨金波 xiyouxiyou xlsd zxk73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1: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