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与科学普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instein

博文

老魔鬼与干面包——追忆孙慕天老师 精选

已有 11179 次阅读 2022-11-20 08:54 |个人分类:琐记|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近日,学苑出版社出版了由万长松教授、孙玉忠教授、孟威主编的《灵魂击掌高歌:纪念孙慕天先生》,收录了著名科学哲学家、我国俄(苏)科学哲学研究的开拓者、领路人孙慕天教授生前公开以及未公开的一些文章,还有亲友、学生的追忆文章。我算孙慕天老师的私淑弟子,受其教益良多。11月19日是先生83岁冥诞,孙先生的学生因此组织了一次在线会议。我原本答应在会上做5分钟的发言,学校临时有事,未能如愿。下午写了一点文字,追念孙慕天老师。

微信图片_20221120085804.jpg

孙慕天老师(取自《灵魂击掌高歌》)

孙慕天老师与家父同在2019年4月去世。老师去世时,我正在老家处理家事,没有留下一点的回忆文字,实在愧疚。后来,记得孟威(按:孙老师一学生)与我联系过,希望能写一点文字,但我一方面爱人身体不好、长期住院,再加上工作从北京转到长沙,费了很多周折,文字的事情又被搁置了,这又是一个遗憾。数日前,万老师、小孙老师、孟威他们组织老师的追思会,我向小孙老师、孟威联系,这样在自由发言时间给了我一个机会。但今日(19日)学校又安排了会议,中午回来时,我仅上线了5分钟,准备随后发言,但临时又被学校委派任务不得已下线了,立即给白老师、孟威留言致歉说明。

我实在是受益孙慕天老师无穷多,而且毫无回馈的一个晚辈,他也时常像称呼他别的学生一样,使我得以忝列其“小友”,真是我莫大的荣幸了。

我2010年博士毕业,到了哈尔滨师范大学(联系哈师大,已经很晚,大概是8月中下旬了,时在哈师大读科学史的硕士生卞文起了一点牵线作用),完全是在大孙老师、小孙老师、吴老师、白老师、李院长以及程岩、志良(那时他正好考上了科学史所读博,后来返校)还有张妍、姜立红等老师的帮助下进入教师角色的,实现了人生的一个转变。2013年成家也是在哈师大完成的,故哈师大6年,无法忘怀。

对大孙老师,我想谈以下3点,但愿与上午追思会上众老师谈的有所不同。老师的学问,众多亲传弟子已有阐释、赓续和弘扬(按:孙老师的亲传弟子,孙玉忠教授、万长松教授、白夜昕教授、王彦君教授等,已经成为我国俄苏科技哲学研究的中坚力量),何需赘言。

1、 像老师那样热爱生活

起初我与孟威联系,我说我发言的题目叫:“老魔鬼”与“干面包”,好不好?孟威说挺

好。我有点担心今天这种场合不一定合适。但这的确是老师当年对我这样的“干面包”的戏谑之言呀。昨晚翻看纪念文集,在第209页,他在给彦君老师的信上就骄傲地自称为“魔鬼”,我的顾虑自然成多余的了。

记不清有多少场合了,总之一般是毕业季或者冬季的聚餐,大孙老师这样的“老魔鬼”还有吴老师那样的“中魔鬼”,带领一群“小魔鬼”,还有极少像我这样的“干面包”,一起吃饭、喝酒,然后吃烧烤,再去KTV载歌载舞,实在精力无限!我一般多是陪的份,因为既不会唱、也不会跳,只是有时会喝1-2瓶的啤酒,欣赏着众师生的狂欢。像这样的学生,被老师戏谑称为“干面包”。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们师生尽兴回来,意犹未尽,到了孙老师家里,那是我第一次亲近老师的书房,四壁全是书,还有不少的珍本,他向我们介绍了一些。随后又到钢琴旁,弹了几分钟曲子,然后是喝茶、聊天。回去的时候已经很晚了,那天同在孙老师那里的其他人我都忘记了,只记得有哈工大的王德伟教授,因为走的时候,我们都是从林兴街的门出去的,我回林兴小区的住处,他从林兴街回哈工大。那天大概是刚下了雪不久,夜很深了,但路并不漆黑。

孙慕天老师是学者,更是激情万丈的诗人,勇往直前的战士,有时候又像一位对世俗社会充满了失望与悲悯的智者。

读到纪念文集上老师那些诗与文字,充满了激情与力量,迸发着对生命的无限热忱与爱!像老师那样热爱生活吧!!

2、 几件小事

(1)2011年暑假(我本来是没记住这个时间,但在陈传珂的文章中找到了)孙老师因

病住院,我清楚地记得吴老师、小孙老师带我一起到医院看他。那时他住在一个大概有6-7人的病房,他的病床在一个角落,状态已经稍好。等我们探望出来,我清楚地记得,吴老师当场就给中医药大学程伟老师电话,说希望能(托人)帮大孙老师换一个病房,因为当时的病房人多有些嘈杂。大概是第二天,吴老师电话我,说希望我夜里去陪护下孙老师,我直接去了。到了医院,病房已经换了,是一个双人间,另一位病友晚上不住那里,但大孙老师床头有一个可以靠躺的座椅,我就在那里陪护,其实主要是陪聊。那里夜里,我们聊了很久,大概夜里2-3点才睡,天南海北地聊,大部分内容我都忘记了,唯一记得的是,他聊了早年中科院研究生院许良英、赵中立等先生的许多陈年往事。那是我唯一和大孙老师单独相处的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师母过来,我就离开了。

(2)应该就是因为上述的病,大孙老师不再上课了。他把他之前在江北给科学教育本科专业上的一门课《科学家与科学名著选读》交给了我,让我上,这样我相当于接过老师的教鞭,也算为他分担了一点点心忧。记得当时他答应将他的讲义送我做参考,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大概是那段时间见面少的缘故,他忘了或我没再提及,结果是我并没收到他的讲义。大概是从于秋叶那里得到了他授课的笔记,我应该看了一些。

(3)应该是因为孟玮的缘故,科普作家陶世龙先生(1929年生,如今93岁)知道了大孙老师。我在北京读博时,因为陶先生而认识了孟玮。我到哈尔滨后,也与大孙老师提及陶先生矢志科学与民主之事。有一次,孙慕天老师签名,托我转送了陶先生一本书,应该是《孤鹜落霞》。他们两人惺惺相惜,通过孟玮、我而神会,可惜没有催成他们一次见面的机会,算是一个遗憾。

3、在拜读纪念文集时,发现最后老师的成果目录,均是正式出版的成果,老师的许多成果都没有发表。记得他翻译完了伊万·托尔斯泰那本麦克斯韦的传记(按:James Clerk Maxwell: A Biography,1981),我有印象在他博客拜读过,但昨天在网络已经搜不到了。当然,还有别的一些译作,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的都有,很长的那种,也在博客直接刊载。我曾劝他可以发表在《科学文化评论》,但老师完全不在乎这些,现在看来,他才是“破五唯”的先锋!

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心如潮涌,久久无法平静,脑海里又浮现出那样一个慈爱并充满智慧的长者,我曾经与他走得那样近,如今已阴阳两隔,不由想起刘半农作词、赵元任谱曲的那首曲子:教我如何不想他!

谨以此文追忆孙慕天老师!并向近日为在线会议筹备、组织工作费心费力的老师们致敬、致谢!

                          2022年11月19日下午匆匆,19日夜修改

101_1068.JPG

2011年11月,孙老师生日前夕,哈尔滨。从左至右:笔者、吴永忠教授、孙慕天教授、孙玉忠教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927-1364488.html

上一篇:聆听农业的历史足音
下一篇:科学发现中的“尤里卡”时刻
收藏 IP: 36.157.219.*| 热度|

31 檀成龙 张晓良 刘立 杜学领 刘全慧 许培扬 郑永军 孙颉 李学宽 籍利平 郑强 尤明庆 叶明 宁利中 杨正瓴 苏德辰 徐长庆 王启云 张永刚 周浙昆 程少堂 孙冰 刘炜 李侠 王德伟 韩玉芬 王涛 高宏 简小庆 汤敏骞 刘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4: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