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出生在江苏泰县(现姜堰市),原属于扬州市,后来20世纪90年代扬州行政区划调整,扬州一份为二,将泰州市、泰县、泰兴县、靖江县、兴化县划成现在的泰州市管辖,为此扬州人略微有些不快,好好的扬州八怪,如今只剩下七怪了,因为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是兴化人,不属于扬州人了。
既然是泰县人,从小当然是讲姜堰话了,姜堰话属于通泰方言区,即使在姜堰,上河地区和下河地区讲话也有微小的差别,以县城姜堰为界。我在姜堰有个姨娘,小时候偶尔去走亲戚,那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因为可以吃到白米饭,那是过年才吃到的美味,平时根本吃不到的,哪怕家里来了亲戚。那时小孩子多,和周围的小孩子玩,他们会笑话我的讲话,当然这是无所谓的事情。
我的母亲是泰兴人,泰县、泰兴临界,虽然是两个县,我家到外婆家也就几公里,不过也就这几公里,泰县、泰兴讲话有很大的差别,小时候到外婆家去,和表兄弟们玩,我们偶尔会互相嘲笑对方的方言,当然这毫不影响小伙伴们之间的友情。
考上大学后,只能讲普通话了,但暑假寒假回家,还是姜堰话,80年代末期,大学生很少,当时能考上大学是一件比较光荣的事情,村里人有的夸我说没有架子,不像谁家的某某一考上大学回家就讲普通话,我说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有什么架子好讲?
工作来到扬州,纯粹讲姜堰话也不现实,扬州话又讲不好,普通话似乎又不愿意讲,结果慢慢就演变成姜堰口音的扬州话,一直至今。不过因为一直在学校工作,所以上课总是讲普通话的。
来到宁波,从来没有想过要学宁波话,太难了,但是倒是有听懂宁波话的想法,电视上的宁波话频道也经常看看,不过由于工作繁忙,加上天生可能语言不太擅长,所以至今收效甚微,尚需继续努力。
语言是一种文化已经没有任何争议。当初上小学时,看到书上写的汉语改革方向是推广普通话,最终走向拼音话道路,现在想想是多么荒唐!!!战略固然重要,但错误的战略造成的损失是无穷无尽的。方言需要保护,现在人们才开始认识到这一点。
现在反思自己的语言变迁,感觉一个人的语言变迁一方面是自己的语言天赋,另一方面深层次可能也有性格因素,或者兼而有之。
2012.1.15 俞立平于宁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3: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