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真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crm 我是一个杂学者,涉猎学科多而杂、浅而不深、博而不精。

博文

主编《乒乓黄石2014》

已有 1943 次阅读 2015-2-1 11:52 |个人分类:闲话生活|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刚到宣传部上班的时候,《乒乓黄石2014》年刊已经纳入了年度计划,我准备在年前完成。直到11月底,我开始请开放搜集文章图片,他是年刊的编辑之一,代表乒协参与杂志的编撰。后来,蔡威也加入了进来。

对《乒乓黄石2014》的初步设想,最大的挑战是得有别于《我是代表》,我不能编辑两本杂志都一个模样。《我是代表》杂志在某种意义上说,已然树立了一个典范。那么,《乒乓黄石2014》呢?

很早以前,我想将这本杂志做成乒乓球拍变异的形式,起码在所谓“款式”上有所不同,给人新鲜的感觉。但因为印刷工艺的问题,我放弃了这一想法,与设计师晓光坐在一起,商讨杂志版式。包括开放在内,我们倾向于方形,如乒乓球拍大小,方便打球时携带。

最终,这个设想成为了现实,现在看来无疑是极其正确的选择,尽管有人说这期年刊与2013年的风格不同。

在文章的征集和图片的搜集方面,开放做了大量的工作,蔡威主要对文字进行了修订,设计依然由晓光负责,这样一个四人组合的编辑团队是精干的,当然也是高效的:不到两个月就拿出了杂志成品。

坦率地讲,我对这本杂志的定位是:时尚、动感、清新。有人看过样稿后说,前二者是达到了,只是“清新”与否,尚难定论。

我以为,一本杂志从设想到设计,再到印刷成形,总还是有个“落差”的,总有差强人意的地方。我不追求完美,但我力图精益求精,这是做事的态度问题,与心理希求无关。

我主编了两本杂志,在旁人看来是“专家”,实际上之前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凭借的是多年来文学艺术方面的积累和思考,可以说是审美观在“作祟”。

我不喜欢做一件事的时候,首先被自己的固有思维所限制,尽管按图索骥操作起来简单方便。所以,我坐在晓光的身边,与其交流,强调设计要大胆,要敢于突破人们的“习惯”。这给设计师本身提供了很宽松的环境,正如另一位设计师小罗所言:“跟黄部长一起做事很开心!”

开心什么呢?如果你的创意比我的好,那就采用你的;如果你的比不上我的,请按我的创意来。

有时候,人们觉得我很固执,因为我总有自己的想法,别人难以动摇我的意志。其实,我非常尊重他人的意见,只是这意见得“名符其实”,得有益于事情的发展。

世界上没有尽善尽美的人,我们也不可能做出尽善尽美的事来,可是做人得有定力,做事得有定脉,须统筹考虑,懂得取舍。

正如《我是代表》当初悄然出世一样,我心如许,心一样清亮。

爱你,乒乓!祝福,黄石!

 

2015年2月1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8631-864605.html

上一篇:儿子的世故
下一篇:晒晒才子的靓照
收藏 IP: 117.150.75.*| 热度|

1 赵建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21: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