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真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crm 我是一个杂学者,涉猎学科多而杂、浅而不深、博而不精。

博文

从苦难中走出——评影片《一九四二》

已有 3514 次阅读 2013-2-11 21:22 |个人分类:科学论剑|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office, style, justify, 一九四二

如果说要给中国的哪部电影打分,我愿意给《一九四二》打十分,并向我所有的朋友推荐此片:这是我若干年中看到的最有力度的一部电影。

无论编剧刘震云还是导演冯小刚,都表现出了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他们的作品《一九四二》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影片以一九四二年河南旱灾为背景,沿着千百万民众外出逃荒这条主线,或明或暗地穿插进时局的变幻,构建起了那段历史的“全视角”。

一、逃荒的人流

这是一股由中原大地汇聚起来的人流,他们忍饥挨饿、习惯性地向陕西逃荒,其中有地主老东家一家,长工瞎鹿一家和栓柱这些代表人物。老东家范殿元家毁儿亡,他都没失去希望,叫上长工栓柱赶着马车,携老伴、身怀六甲的儿媳与女儿踏上了避灾之路。而实际上他遇到的尽是灾难,老伴、儿媳相继饿死在逃荒路上,女儿为求活路卖掉自己也无济于事,连才出世的孙子也最终没了,剩下他孤身一人。长工瞎鹿为寻丢失的驴子被人打死,他媳妇为给孩子一条活路,半路与栓柱做了一夜夫妻,将自己卖掉换粮。而栓柱最终也弄丢了孩子,死在日本人的军刀之下。这一路走来,一千多万的逃荒人群,死了约三百多万,沿途尽是横躺的尸体。

二、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

这时候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在做什么呢?用一位国军将领的话说,就是“国家贫弱只有甩包袱才能顾全大局”。直到大饥荒被美国记者白修德在《时代》周刊曝光,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才开始调粮赈灾。这其中有一个非常尴尬的角色,就是河南省主席李培基,蒋介石派他去做什么?安定局势,应对处于天灾人祸之中的河南灾荒。结果是给了八千万斤粮食,牺牲了三百多万灾民的性命。而令蒋介石没有想到的是,日本人也开始“救灾”了。

三、神与美国人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当初老东家范殿元家被灾民捣毁,中国神父安西满就宣扬是其不信教的原因。而跟随着广大逃荒的人流才走了一半,安西满就问传教士梅甘:人间的这些事主知道吗?主为什么战胜不了恶魔?就连美国记者白修德回国后,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失业了,一九八六年在纽约逝世。

把这三个层面的东西叠加起来是什么?苦难,中国人的苦难。

有人将《一九四二》与《泰囧》对比,称前者艺术成就最高,本可以创造票房佳绩,结果是后来者居上,《泰囧》赢得了观众。这在时下的中国其实并不奇怪,人们已然开始淡忘了过去,特别是那些苦难的历史。

这便是为什么开始我说刘震云和冯小刚是有历史责任感的人。其实,一个民族的成长如同一个人的生长,总得面对自己不愿意回忆的过去,尤其是那段苦难的历程。《一九四二》只是我们民族苦难历史的一个缩影,或者说很小的一个片段。正因为今天的电影工作者花了前后十八年的时间,雕琢出来这样一部光和影的杰作,才能让我们又一次去回顾和反思,时感唯有当今这样的时代,我们方可以开放的视觉来审视自己。

《一九四二》不仅仅具有历史意义,更具备现实的重大意义。从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当中,我们既看到了中国人的劣根性,同时也看到了中国人顽强的生命力,这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所赋予我们的特性,所以没有人能够真正打败我们,近现代史就是很好的例证,包括1942年。

我们从苦难中走出,不要忘却苦难,更不要重复苦难,这就是我对于影片的深切理解。

2013年2月11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8631-661215.html

上一篇:新春的祈愿
下一篇:我是老爸爸
收藏 IP: 122.82.10.*| 热度|

1 逄焕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8 0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