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在批评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孤立政策时,也要避免中国陷入“被孤立”的局面。改善和加强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根本保障,这既关系到亚太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又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与周边国家的往来,更需要周边国家的理解与支持,这是中国命运共同体的要义之一。
中美关系的举足轻重
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不仅仅是中国同这些国家的地缘关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背后的政治关系和战略利益,这其中不可避免地会牵扯到中美关系。中美关系稳定,周边关系自然出现平和,或者说不会起什么大浪。
今天的地球已然如村落一般,鸡犬相闻已不再是传奇,尤其像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大国,在全球政治角逐中扮演着各自非常重要的角色,合作与争斗并存。无论是朝鲜半岛问题,还是东海、南海以及中印边境问题,我们都可以看到美国的身影若影若现,为什么?
美国实行的是全球战略定位,它的防御体系遍布地球各个角落,它希望能主宰世界,尽管现实离它的期望很遥远。可是,我们仍然要处理好同美国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谓举足轻重,直接影响到全球,乃至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
中俄不可能结成同盟
中俄是战略合作伙伴这不假,但它是有别于战略同盟的。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国和俄罗斯联邦的关系可以紧密,却不可能同心同德。过去强大的苏联没有做到,现今的俄罗斯同样做不到。
中国同俄罗斯有绵长的陆地边境线,中间还有一个蒙古共和国。中俄都希望周边局势稳定,在处理朝鲜半岛和亚太事务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这是中俄关系长期稳定的基石。
俄罗斯过去和现在都是一个军事强国,军事力量远在中国之上,同美国仍保持着较量的余力。
中国与俄罗斯发展战略伙伴关系,是两国经贸往来的需要,也是大国政治的考量。
中日关系不能被“忽略”
尽管我们两国因为历史问题,现在的关系不冷不热,甚至有所疏离,但是中国和日本不能对立,不能动摇和平相处的根基。
我们既要冷静对待日本右翼势力的“自我膨胀”,也要加强同日本正义力量的联系,把中日友好这根弦绷紧绷好,督促中日两国向利好方向同行。
中日关系史有上千年,历史上的杯葛才上百年,而即便在这一百年间,中国依然从日本获得正义力量的支持,包括改革开放后。日本科技等诸多方面,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虚心向这个小而强的邻居好好学习,使之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强国服务。
中日友好,和平共处。
不要总是和印度比
中国和印度人口多,国情相似又有不同,同为发展中国家中“块头”较大者,历史文化因“佛”渊源流长,所以两国要和睦相处,共谋发展。
一些人动不动拿中国和印度相比,大意是我们什么都比他们强,他们好像见不得中国什么都好——这样不好,这是在制造中印隔阂,分裂中印关系。
中国和印度是有领土问题悬而未决,这需要两国政府施展善意和智慧,和平解决。相对而言,中印和平发展的长远利益大于领土争端。
中国和印度同属发展中国家,两国选择了各自不同的发展道路,如果两国都能发展强大起来,对于整个第三世界来说,无疑是令人欢欣鼓舞的,甚至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
中越要和则两利
中越两国有过蜜月期,后来曾一度反目成仇,发生了边境冲突。同属社会主义国家,都选择了改革和革新之路,目的都是为了发展经济、惠及民生、实现富强。那么,中国和越南应携手共进,为东南亚地区的繁荣和稳定贡献力量。
关于南海问题,应遵循《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和《南海各方行为准则框架》,逐步去解决,最终实现南海地区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朝鲜半岛无核化至关重要
可以这么说,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同朝鲜半岛是否能实现无核化密切相关。
朝鲜半岛原本没有核武器,因为半岛局势一直紧张,几度濒临战争边缘,致使情势越来越复杂。一旦朝鲜半岛再生战事,无疑对各方影响至深,特别有损亚太地区和平发展。
和平谈判,是解决朝鲜半岛无核化最平静的方式,也可能是最为有效的。如果以核讹核,最终将带来生灵涂炭的悲剧重演。
“一带一路”提升其他国家发展水平
从目前来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周边其他国家而言,无疑是一次助力发展的机遇。
国家要稳定,离不开发展,发展同时也是和平的有力保障。周边一些国家历史上或现时中屡遭战乱的困扰,国力和发展水平低下,急需改变这一现状。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努力的方向,也是周边各国一切正义力量努力的方向。
中国正处在新时代,我们踏上新征程,实现新目标,都离不开一个和平稳定和欣欣向荣的周边环境。
远亲不如近邻,邻居好了,我们才真好。
2018年3月5日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 江南第一才子 - 黄成的博客 - 精英博客 http://blog.voc.com.cn/blog_showone_type_blog_id_665172_p_1.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3: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