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lin Wu Bolg Quantum Hermene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sglwu philosophy of physics、philsophy of technology、quantum hermeneutics

博文

神奇元谋土林,大自然造化 精选

已有 10574 次阅读 2016-8-30 20:40 |个人分类:旅游与摄影作品|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金沙江, 元谋土林, 物茂土林

吴国林

2015年8月31日

   元谋土林与陆良彩色沙林、路南石林并称之为“云南三林”。

    元谋土林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一大奇妙的自然奇观。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地质工作者曾多次到云南元谋盆地对第四纪地质、新构造和地貌进行研究。在盆地中的一些土地,发现了被流水冲刷后形成的成片土柱、土锥、土塔等,高低参差,远看如一片森林,于是,这种地貌形态被命名为“土林”。土林这种特殊的地貌形态,才受到人们的重视。土林地貌在我国不少地区均有发育,其中在云南元谋盆地和西藏阿里札达盆地分布最广,也最典型。在云南的江川、牟定、南间,四川的西昌,新疆的叶城,甘肃的天水等地,也有土林的零星分布。

   元谋县谷地海拔1050米,龙川江由南部流经元谋谷地西缘,在北部汇入金沙江。受特殊的河谷地貌与地理位置的影响,其气候干热,成为云南著名的干热河谷之一。元谋盆地海拔1050-1380米左右。龙川江纵贯盆地,自南向北流入金沙江。元谋土林主要分布在盆地西侧和南面。元谋有多处土林,以物茂土林、班果土林、浪巴铺土林为佳。元谋物茂土林位于元谋县境内,距县城36公里,又称虎跳滩土林,总面积8平方公里,所在地海拔为1050—1200米之间,发育于一套河流相间砾石层、沙层夹、粘土层的地层中。

   只要走进土林,你就会发现这些土林多由沙粒、粘土组成。土林并非全是由“土”构成,实际上是由第四系河湖相沉积的岩石碎屑、砾石、砂、粘土等松散沉积物在地表流水的强烈冲刷作用下形成的。

   元谋土林是由当地的地层、构成物质、构造运动、气候、土壤、植被和水动力、生态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形成土林的物质为第四纪更新世和全新世,距今有二、三百万年的河湖相沉积物。沉积物厚度达千米以上。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第四纪沉积地层呈现多次河湖相交替,物质粒度大小有节律地交替。湖相沉积地层物质粒度小,很少有粒石;而河物质粒度较大砾石多。砂子和粘土中含有少量钙质胶结物,间或夹杂一些铁质结合体。土林是在自然界的外力(主要是水流)的作用下,在这些土壤变化中,不断吸水、膨胀;失水、收缩,致使地面龟裂;加之雨水延裂缝冲刷、流动,裂缝逐渐加深、扩宽、延长,土柱逐渐显露、增高,因而形成土林。经历了上百万年的地壳运动后,风雨把元谋的土地雕琢成了千奇百怪的形状。

   千奇百怪的土柱造型、深远宁静的幽谷地缝、高悬半空的洞穴天门、原始粗犷的沙沟荒漠、怪模怪样的五彩奇石和种类繁多的远古植物化石,组成了景区内丰富的景观。它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形;它一般出现在盆地或谷地内,反映了古地理变迁和地貌发育过程。远看土林,全景犹如一片莽莽的原始森林,近看似艺术群雕,又像精美的壁画,千姿百态。进入土林,你可以想像土林中的动物、鸟类、宫殿、土柱、土锥、土塔或乡村等各种形态等,仿佛走进了“天然原始博物馆”。元谋土林按其成因和土柱的形态特征,可分为四种类型:元谋土林土芽型、元谋土林古堡型、元谋土林尖笋型、元谋土林铁帽型等。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元谋土林的地质地貌,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地质、文物、考古工作者、电影工作者、摄影者和游客。

   人类的活动只是土林形成的外部因素,它只能加速和延缓土林的形成。    换一思路,土林的形成,水土流失又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没有水土流失,就不可能形成土林。既然元谋土林已成为世界著名的奇特景观,那么,对其合理的开发利用,也是必要的,它能将土林开发为旅游资源,进行资源转变。由于当地自然环境并没有改变,土林还会演变,甚至会使土林变得更多,水土流失更为严重,因此,我们应当采取如下对策:(1)在土林带与分水线之间的坡面上适当种草植树,防止水的冲刷,还可美化环境。(2)在土林的谷底两边修筑石堤挡水导水,防止沟谷中的流水侧蚀土林根基使之倒塌。


   物茂土林见下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7363-999773.html

上一篇:关于举行Carl Mitcham教授学术系列报告会的通知
下一篇:成功举行分析技术哲学研讨会
收藏 IP: 222.201.155.*| 热度|

16 杨正瓴 康建 郭向云 陈小润 苏德辰 鲍海飞 黄永义 李学宽 李土荣 徐耀 姚卫建 孙颉 guhanxian biofans wangqinling alial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02: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