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lin Wu Bolg Quantum Hermene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sglwu philosophy of physics、philsophy of technology、quantum hermeneutics

博文

哲学与科技高研所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第十四届哲学工作坊

已有 2099 次阅读 2023-9-1 16:43 |个人分类:学术会议与讨论会|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哲学与科技高研所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第十四届哲学工作坊

2023823日上午,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举办的第十四届哲学工作坊在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02A会议室召开。来自英国华威大学、中国科学院哲学所、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三十余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了本次工作坊。本次工作坊由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所长吴国林教授主持。

本次工作坊首先由英国华威大学的史蒂夫·富勒Steve Fuller)教授做理解与误解(Understanding Misunderstanding)的学术报告。富勒教授是国际知名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家,荣膺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英国皇家艺术院院士,英国社会科学学院院士。富勒教授在其报告中尝试以“翻译”为主线,呈现出一个从古希腊到当代的西方认知活动的宏大图景。在他看来,翻译是西方认知活动的一条主线,西方历代对古希腊哲学家观点的认知和讨论,都需要建立在对由古希腊哲学家所建立起来的基本观念和观点的翻译之上。在20世纪中叶后,语言学和翻译问题成为当时哲学的一个中心主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当时的冷战环境相关。当时的苏联最先发射卫星上天给西方人所带来的冲击,以及苏联人当时发表的科学论文占了全世界科研论文发表的20%以上,都使得西方社会意识到理解苏联人的重要性,而理解苏联人自然就涉及到对苏联人思想和文本的翻译。翻译会涉及到哪些信息在翻译中失去了,哪些又被创造出来了。一般认为翻译和理解的目标在于实现具有“主体间性”的理解,但富勒教授认为,翻译和理解中更重要的是实现相关交流方的“协作”(coordination)。在实践中,理解意味着在协同行动(coordinating action)中可以容忍的误解的程度。

华南理工大学罗栋副教授从科学理解的视角讨论了理解和误解。科学理解问题其实在科学哲学早期就受到了关注,只是由于部分科学理解被认为可以被转化为科学解释问题,才导致科学哲学对科学理解的讨论相对于对科学解释的讨论要少。从亨普尔、弗里德曼和基彻等人对科学解释的本质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科学理解从来就具有基础性作用。但问题是,科学哲学中这些主要的科学理解理论或观点却无法帮助人们理解“误解”到底是什么,尽管误解看上去像是理解的对立面。但客观性问题所揭示的,实现具有主体间性的理解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误解才是必然的。

在工作坊的后一阶段,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李全兴围绕技术人工物的理解,指出技术人工物是要素、结构、功能以及环境构成的人工系统,因此技术人工物的理解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理解技术人工物系统;二是理解技术知识。由于理解主体的不同,技术人工物的理解应当分层次:使用理解、设计理解与制造理解。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马肖则聚焦诠释学视域下技术人工物结构-功能关系研究,指出诠释学视域下技术人工物结构-功能关系的“逻辑鸿沟”问题的本质是每个主体理解文本时所客观存在的“间距”。从诠释的内涵出发,以阐释、应用、说明三位一体来认识技术人工物结构-功能关系,建立起技术人工物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肯定性关系。

最后,线上线下的专家学者围绕有关报告展开了系列讨论,包括对理解的不同认识,理解的前提、理解与误解的区分标准等等,相关讨论一直延续到会后。本次工作坊在激烈的讨论中顺利结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7363-1401126.html

上一篇:第六届全国物理学哲学学术研讨会通知 第一轮
下一篇:吴国林、孙显曜著《当代物理学方法论》正式出版
收藏 IP: 182.150.116.*| 热度|

4 刘全慧 刘钢 孙颉 王成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6: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