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小筑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刘建林 独上高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博文

美国西北大学之行

已有 11939 次阅读 2012-8-15 23:12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美国, 西北大学

今年四月份,我收到美国辛辛那提大学钱东教授的来信,邀请我参加西北大学Liu Wing Kam教授的祝寿学术会议。然后就开始着手准备这些事情。
 
首先是办签证。此前我去过意大利和韩国,但是办理签证都比较容易。早听说最麻烦的就是去美国了。首先是到中信银行购买电话卡,这样才有可能打到大使馆的办公室去。另外,还需要在中信银行缴纳签证费,1024元。青岛开发区这边的中信银行买不到,必须到青岛市里去买。然后通过电话卡跟大使馆预约了时间。那个服务人员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但最后重复了几遍,还是确定了面签时间、地点。
 
然后到北京的美国大使馆去面签。没想到有那么多的人去美国。先把包存了,那都是周围有流动的服务人员,他们是为了挣钱才给你看包的。然后就一直排队,得排好几个小时的队。到了大厅里面,需要记录自己的指纹。然后再继续排队,到窗口免谈。排队的时候,有人建议说,如果你英语不熟练的话,尽量不要用英语,因为面前人员也会汉语。
 
终于轮到我面签了。那个窗口是一个美国小伙子,会说汉语。但是见到我是phd,就开始用英语了,我也只得用英语交流。他看到我的简历是中文的,就说让我提供英文简历,接着拿出一张纸来,让我回去好好看看。我这才知道自己被check了。听到很多朋友说过,有的被check半年,甚至一年。我这一想,就有点慌张了。结果这次会议的注册费我就一直拖着不敢交。
 
大约过了一个多月,check终于被clear了。在这期间,我给他们发过两次传真。第一次是补充材料,第二次是催问check结果。不管怎么说,下一步可以购买机票去美国了!当然机票也不便宜,因为暑假是旺季。北京到芝加哥,平时打折机票也就是四五千块钱,可是现在都是一万开外。
 
从北京走那天,正是7.21日,60年不遇大雨的那一天。我从火车站开始就一直坐地铁,然后直达机场2号航站楼,到了之后一问才知道弄错了,应该去3号。可是就在从2到3号的ferry车上时,大雨就开始下了。机场高速被堵了大约1个小时。我这时候就想,如果赶不到3号,那就完了,因为国际航班并没有延误时间。一切都是天意啊,不过这次老天是眷顾我了,我在飞机起飞前半小时到了3号,然后冲刺上了飞机。等坐下后,飞机并没有及时起飞,我们就一直在飞机上等了两个小时才飞。
 
然后就是漫长的飞行了。飞机上中国人非常多,大约占了一半强。空姐有好几个都是中国人。飞机上播音的语言就是两种:英语和汉语。飞机上提供三顿饭,因为时间太长了。坐在我旁边的小伙是个高中生,美国长大的,他父亲是Iwowa的一个化工教授,以前在Geogia Tech。下了飞机,然后就到达了奥黑尔机场,这儿离芝加哥非常远。然后就开始坐地铁,换乘了两次。美国的地铁挺破,声音也挺大,看起来挺落后的,但是人非常少。我在上面借了一个黑人的手机给我师弟打了一个电话,师弟说在Noyes那一站等我。终于出站了,他和他夫人开车来接我了。晚上就住在他们家。
 
第二天上午,师弟的夫人开车陪我去超市买了点东西。那儿买东西不方便,开车得很远,另外,美国的东西也不是很丰富。最有特色的礼物就是巧克力。然后,时差没倒过来,感觉很累,就回来睡了一觉,一直到了6点多,这时候想起会议注册时间到了。幸好师弟回来开车送我去了。注册很简单,负责注册的一个小伙是我在清华的师弟。然后就是吃完饭,见到了很多熟人啊。Liu Wingkam教授是香港人,我以前在北京见过他。他现在是国际计算界名列前茅的人物了。还有庄茁老师、唐少强老师、王东东老师、葛冬云老师等。还认识了卡耐基麦隆大学的张永杰,她是清华毕业的。还有钱东和曹坚教授、王晓东教授、郝苏博士、熊尚武博士。还见到了我以前的师弟李颖、赵旭军。还认识了田荣和唐山等人,他们都在Liu那儿做过博士后。
 
西北大学成立于1851年,在全美国高校排名大约是前20。西北大学的计算力学在美国是最好的,他们形成了跟哈佛、布朗三足鼎立的局面,就是因为他们的计算那两家比不了。Liu Wingkam教授现在就是国际计算力学的领军式人物了。相信搞计算的人都看过他和Belytschko合著的非线性有限元那本书,是庄茁教授翻译的。
 
第二天全天就是学术报告。报告的很多人都是liu Wingkam的学生和同事,计算水平确实都很高超。当然还有几个院士,如Ted Belytschko,Bazant,Hughes,Kerrs,Achenbach等,都是大牛啊。有做算法的,有做工程模拟的,还有做纳米模拟的,还有搞生物的。大部分我都听不懂,因为我是计算的外行。其中一个模拟了孩子在子宫里面出生的过程,比较神奇。最后,我也讲了自己最近关于粘附的工作,本来以为大家不很感兴趣,结果会后还有人跟我讨论了一阵。晚上是聚餐,很多同事回顾了Liu Wingkam交往的事情,整个晚会轻松、幽默。
 
第二天中午,Liu Wingkam教授请我们几个从大陆去的人吃饭。是在一家中国餐馆吃的,服务人员都说中文。中国人现在遍地都是啊。我去他们那个办公楼参观的时候,发现几乎每个实验室都有中国人。我还抽空去拜访了一下Neelesh Patankar教授,他是表面浸润建模方面的权威,他以前跟我博士后的合作导师Junghoon Lee是合作伙伴。下午师弟和他夫人开车带我和庄茁老师去参观了一个教堂,也去看了一下密歇根湖。
 
在西北大学力学当教授的有很多中国人,如黄永刚教授、曲建民教授、曹坚教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316-602603.html

上一篇:师道之不存
下一篇:疲于奔命的学术会议
收藏 IP: 121.249.157.*| 热度|

7 李学宽 高绪仁 张红光 刘大彪 郭战胜 朱晓刚 lyfy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03: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