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为,生死智慧是一种很高层面的智慧,生死哲学是一种很高深的哲学。年过半百,一直也试图使自己的智慧升级,升级到能认清何为生,何为死,如何生,如何死。
至少是在今年春天的时候,也发过有关的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777514.html,不过好像反响不是很强烈,也许因为,我们都是凡人,谈生可以,谈死多少会招人讨厌。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青年医生》,还有一些涉及医疗事情的“名人”言论,让我又想不知天高地厚地想议论一下有关“生死智慧”以及死亡教育的有关话题。
电视剧《青年医生》正在北京电视台等热播, 一不留神又被套住了, 每晚三集, 似乎浪费了不少时间,但却是边看边思考的。作为一部医疗剧兼青春剧,自然有其吸引人的地方,不同人群看剧的关注点肯定不同,而其中最令我关注的则是其中涉及的一些医学伦理问题了。
《青年医生》讲述的是某大医院急诊科发生的故事,一群整天面对疾病和死亡的青年医生,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也在不断思考着人生,包括如何看待死亡,应如何给病人及家属更多的人文关怀。
显然,医学不是万能的,医生更不是神人,患者进了医院,要不治好,要么治不好,医院不但会救人,也会死人。这些事实看起来很自然,道理也很简单,但却很难让每一个人坦然面对。作为医生,如何能做到不仅是医病,而且医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针对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剧中结合急诊科发生的一些鲜活事例,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思的问题,包括面对涉及生死的医疗问题,人们该如何抉择,如何冷静理智对待。
如果说中国人的科学素质低,不能理解复杂的医学问题,导致一些对医疗处置的误解,使医患纠纷事件频发,医患矛盾日益升级,不如说人们更缺乏的是对生死问题的理智认识,说死亡教育也好,说生死智慧也好,其实也是全人类面临的值得共同思考的问题。在一个缺乏宗教信仰的国度,也许进行死亡教育难度更大一些。当然,死亡教育也不是解决医患对立的灵丹妙药,医生是否尽力,是否能给病人及其家属更多心理支持、更多的安慰也是至关重要的。
谈生死智慧,归根到底是认识死是什么。刚看了新任台北市长柯文哲医生有关生死智慧的演讲,更加坚定了一个想法,人生的真正意义不在于简单活着,而在于有体验地活着,体验生存的过程。现代医学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延长人的寿命,包括通过一种叫叶克膜的机器让无心人保持生活体征,也就是活着。但靠机器保持人的呼吸心跳,那是一种怎样的活着啊。也许,我们许多人都在心里发出过这样的声音,不,有朝一日,我想有尊严地去死,绝不愿意痛苦地去活。但你能保证你的亲人们和你一个想法吗?也许,我们应该在好好活得的同时,更多地谈论一些有关死亡的话题,不要回避这个问题,毕竟,这是每个人都避免不了的,早晚都会到来的事情。有朝一下,当我们不能逃避死亡到来时,都能够坦然面对。
花开花落终有时,人的生死轮回是自然现象,我们常说顺其自然,但这需要很高的智慧。面对新生命的诞生,我们会欢天喜地地去迎接,但面对人生的另一端死亡,我们却讳莫如深,特别忌讳。死亡总是令人遗憾的事情。人终有一死,我想许多人都希望死得有尊严,不愿意在不久于人世时再遭受痛苦的折磨,但事实上,亲人们在处理这样的事情时是非常纠结的,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决定的。说无谓的临终抢救是浪费有限的医疗资源也好,是做给活人看的也好,现状就是如此,为了百分之一的活的希望,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
毕竟,与死神赛跑,面对的对象不同,结果不同,奇迹也是可能发生的。我有一个朋友,2001年秋天值夜班时,突发心梗时,当时才42岁,半夜发病,趁清醒时让急救车把其送到了急救中心,到医院人就不行了,心脏停跳二十多分钟,医生准备放弃抢救,这时他年迈的父母到了,跪着求医生继续抢救他们的儿子,结果电击30多下,最后CPR成功,然三天后醒来的第一句话却是对救他的医生破口大骂,埋怨为什么要救他,毕竟,死而复生的过程太痛苦了。后来,我的这位朋友又在阜外医院经历了心脏大面积修复手术等后续治疗。现在过去十三年了,一直活得不太好,靠昂贵的进口药维持生存。
所以,医疗上,任何时候都有特例,有时就是一场场赌博,不确定的因素太多,对于医生,尽管面对病人很无力,但却需要尽力,这就够了。说生死由命,也不无道理。这个命字包含的因素太多了。
通过《青年医生》这部医疗剧,让我们看到了许多急诊室里的人间冷暖,医学的无奈,医生面对患者的无奈。冷酷的医疗情节搭配的是充满活力的年轻医生,让我们感叹生命无常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丝温暖。我想,编剧也想通过这样一部电视剧,增加人们对医疗问题的理解,对医生的理解,从而起到缓解医患矛盾的效果,也许,效果会有一些。但有一点值得关注,在紧急的医疗事件面前,患者及其家属是比较难保持理智的,一方面是因他们缺乏相关的医疗常识导致因心的无助和混乱,另一方面也有对经历疾病痛苦甚至死亡的恐惧,这样就把安抚、提供专业心理帮助的重担推给了医生。做个好医生其实不容易,不但要医人,更要医心。就像剧中医者思考的,手术做得再成功,如果不能让患者内心得到平静和安慰,治疗也不算成功。
期待着中国通过医学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真正培养出一批批充满人文关怀情节的好医生,毕竟这是冷酷的医疗机器无法取代的。也许,死亡教育应该从从医者开始。
也期待着随着我们文明程度的提高,能更理智地看待生命的终点——死亡问题,从而也更好地面对生,体验生的美好过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9: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