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业内杂感之六:计划赶不上变化 精选

已有 4239 次阅读 2012-2-13 22:37 |个人分类:图书出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计划赶不上变化, 出版计划

人生总是在不断的计划中前行,企业总是在不断的计划中发展。做事总是要讲计划性的,计划还分近期、中期、长期,计划做大了、做远了就成了规划。


但计划总赶不上变化,这似乎也成了一种客观规律,所以总有人说,反正变数太多,不如“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做什么计划都是虚的,到头来执行率太低。其实,计划执行率低,可执行性差,计划赶不上变化,说来说去可能还是计划制定的不合理、不科学,尤其对其中的变数缺少思考、谋划,预案,站的不够高,看得不够远,算的不够神。


中国人喜欢在计划中生活,曾在计划体制下生活过了数年,连一个月吃多少都得看计划让你吃多少,才不管你吃没吃饱呢。现在从大的方面看,计划这个词好像不那么吃香了,连国家五年计划都改成了五年规划,但从机关到事业,到企业,制定大小计划仍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至于计划执行得如何,往往就要拿变化说话了。计划和变化,这对卵生兄弟,总是互相干扰,又互相利用。


言归正传,出版企业也要年年做计划,比如出版社每年要向新闻出版署报出书计划,就是每年打算出多少本书,大致都出什么书,然后依此核定书号。因为俺们国家版号是国家垄断资源,是有限制的,所以更要年年报计划。大致的品种还好说,反正各个出版社的能力在那儿摆着呢,今年出
500本书,明年不会长到2000本。至于哪些书能按期出版,那就很难说了。到申请书号实名制时就会发现,相当一部分变成了补报选题,没有多少是按计划出版的。


原因很简单,绝大多数情况下,出版社只掌控出书环节中的部分,而且是甚至看起来不那么重要的环节,是来料加工。编辑干的是等料“齐、清、定”之后再开始做饭的事情。至于作者的备料、补料过程,往往是我们难以控制的。自费出版的情况如此,主动约稿走市场的同样如此。经常会有作者签了合同甚至交了钱准备出书,两三年不见稿子的,或者稿子退回修改,改个一两年是常事。


这是慢的,熬人,还算好的。交了稿一两个月要求出书的也是常有的,不外是满足作者为了评职称,赶会议用书,或为了成全某个领导或许是脑海中突发的“出书“欲望,等等,为此编辑们加班加点,正常生活被打乱的情况太多太多。不明白,中国人为什么那么钟爱加班,赶进度,赶工期,难道凡事我们不能好好筹划一下,多点“按部就班”"实事求是""科学发展"呢?都有那么急吗?早干嘛去了?


我喜欢按计划办事,这样不至于很累。但时常觉得编辑的工作很难计划,很难做,有的稿子也许要在作者手里或领导手里放个几个月,几年,等想起来了,交给你稿子,恨不得明天就要见书,都当我们编辑是神仙呢。不是说作者不好,作者是上帝嘛,上帝拖拉自然有拖拉的道理,只是这出版计划。。。


另一方面,出书这种神圣的事业,原本是精细工程,要有合理的周期,合理的运作程序,现在都乱套了。当然,市场为大,但目前我们又有多少书是真正为了适当市场的需要而与时间赛跑呢?当然,如果把某些人包括专家、领导的意志、喜好、想当然的做法都算做适应市场,我们无话可说。


所以,总感觉这年月,当编辑,做出版,很难按科学规律办事。当然,说来说去,还是没有实力,缺乏话语权。但无论如何,按每年上报的糊弄人的包含出什么具体的书为内容的“出版计划”作为考核的指标,是不尽合理的。其实做出版计划主要是长远的规划,包括解决一个企业何去何从的大问题,当下的情况往往是疲于应付。相信其他的行业也是如此。

如何制定合理、切实可行的计划,是门大学问。此外,群策群力,协调关系,形成全力,才能提高计划的可执行力。就像身体的各个器官,必然协调运行,才能保持活力,保持健康运行。而在中国,最要命的是缺少协作、缺少包容。大家有时往往互相制造工作量,消耗时间、精力。这也是计划之中的吧?


在出版业之外,何尝不是如此呢?


借此发发牢骚而已,反正阳光岁月已然离我们远去。觉得“行将就木”的大脑要思考的太多,要解决的问题太多,而我们却无能为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537125.html

上一篇:我们需要善意的“谎言”吗?
下一篇:一个60后的回忆(一)
收藏 IP: 210.14.118.*| 热度|

8 李学宽 罗汉江 吕喆 陈学雷 庄世宇 武夷山 shihuashishu niming0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1: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