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jian12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ojian123

博文

文科教授把科研当故事,理科教授把故事当科研!

已有 4438 次阅读 2012-4-10 14:2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研, 教授, 故事

   在前篇博文“夜话文科教授和理科教授之区别”中,本想把这一条加进去,但担心驾驭不好,可能会造成博文犹如大头娃娃的头重脚轻或美人鱼式的头轻脚重或青蛙式的中间重两头轻,遂决定单独成文。
   文科教授把科研当故事源于聆听一次学术报告。在这个学术报告上,报告人围绕课题核心讲了很多故事,每个故事都很精彩,结构也很完整,即都有进入。。。情节。。。人物。。。矛盾冲突(形成高潮)。。。结局过程(百度百科)。但令我纳闷的是,每个故事结局既没有好会之分,也没有对错之别,就是一个狼来了的故事。于是,我在想,既然是学术报告,报告人总得对故事有个评价,要么避免这样的故事再重现,要么推动这样的故事再发生,或其它。总之,得有一个结果。可报告人不这么想,他觉得呈现给大家一幅完美的画面就足够了,至于画面里的功过是非,好像与他无关,令人如坠云雾,遐想不已。作为故事,我不得不佩服,文科教授高超的表达和渲染能力。
  理科教授把故事当科研源于科学网上的两位博主(嵇老师和唐老师),尤其是嵇老师的“驴拉磨: 北京西山 “蹄窝”形成的证伪实验”的一文和唐老师的趣味数据挖掘系列,故事性太强了。其实,现实中,很多理科教授只要听到一个故事,一定要问发生这个故事的机理或机制是什么?比如,听说有这么一个故事:北京西山在一个叫“牛角岭关城“的坚硬山坡的石灰岩和细砂岩上有100多个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蹄窝”,最深的达半尺多深。这些“蹄窝”是当年的京西古道,车马云集,马帮畜蹄日月不息地蹬踩踢踏而形成的(嵇老师上述博文)。于是,出于科学家的责任感与好奇心(嵇老师语),就开始了证伪实验。这是一个把故事当科研的一个典型例子,估计唐老师的部分趣味数据挖掘科普博文也源于故事。
   因为有了这一区别,所以社科基金和自然基金有了几个数量级的差别。文科教授不就是寻找一个故事,并把这个故事讲清楚就行了吗?而理科教授则不然,他们一定要刨根问底,一定要问这个故事发生的机制(机理)是什么?诸位不行的话,查查基金申请书,多数理科教授的申请书,一定与机制或机理二字有关。
   其实,有些科研可以是故事,比如搞笑诺奖中的那个蝙蝠。。。观察到这一现象并把这它作为故事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听到就可以了,没必要兴师动众像理科教授那样非要搞出个所以然来。
   为了缩小文科教授和理科教授的收入差距(最现实的,也是文科教授最关心的),文科教授必须像理科教授那样无孔不入,一定要想法设法挖掘故事背后的东西,不要只停留在故事本身,凡事要问10000个为什么?有了这10000个为什么,何愁科研经费?理科教授要学学文科教授讲故事的能力,不要把一切都搞得高深莫测,让普通百姓都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收敛收敛经费,不要撑死自己,饿死文科教授啊!
   个人只见,只想给文科教授和理科教授都提个醒,和谐一下,让大家都有饭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6916-557591.html

上一篇:翻译文章和阅读文章,哪个效果更佳?
下一篇:凭什么冷落课堂上兢兢业业的教师们!
收藏 IP: 60.13.2.*| 热度|

9 李学宽 郑波尽 孙根年 唐常杰 曹聪 孙小银 张彦斌 徐迎晓 文克玲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08: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